对控制人减持套现口诛笔伐,背后逻辑就是助推资产泡沫。
《汽车人》记者/张恒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产业资本减持套现已达5000亿元,上周的市场大跌更令不少人把原因甚至愤怒对准了产业资本的套现行为。 就在“6.18”、“6.19”暴跌前,比亚迪公告称控股股东王传福减持公司1.04%股权,套现逾17亿元。理由看似非常合理,公告称减持所得资金全额无息借予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实现利益捆绑和激励。同时王传福先生承诺除向员工持股计划出售股份外不会再减持公司股份。 这令人联想到乐视网控制人贾跃亭也刚刚减持套现约25亿元,理由也是无息借给乐视网用于公司运营发展。 无论减持资金的使用理由是什么,事实上减持套现和套来的现金所有人不会改变,这些理由更多是希望对本公司股价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但事实上,无论比亚迪还是乐视网,股价暴跌已成现实。比亚迪股A股股价已经从6月5日的87.6元暴跌至6月19日的收盘价61.9元,11个交易日跌幅就接近3成。在不禁感叹两位控制人减持时间和点位如此精准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投资者认为正是由于产业资本的大额减才导致A股崩塌。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即便是公司控制者,买卖自家股票也是非常合理的行为,这只能说明控制者认为当前价格卖出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马化腾近些年来减持腾讯股票也不在少数,但现在来看他每次买卖都卖低了。 很多投资者认为这么比较很不合适,因为绝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是无法和腾讯相比的。可买卖是完全自愿的行为,既然该价位已公认是被高估了,伴随有大股东减持的风险,那么,你还要追高买入是不是要对自己的行为风险负责呢? 对产业资本减持套现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但对其行为斥责的背后理论是:“我买了你就不许卖”,更严重的说这就是在助推资产泡沫。 应理性看待王传福的减持行为,何况与中小创的神股想比,比亚迪今年从低点到高点仅一倍多的涨幅,并不算是多的。(作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