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上汽想做世界“第八大”,缺不缺点啥呢?

作者:
陈瑶
时间:
2014-12-22 14:55:56

和上汽多年的传统一样,陈虹也在高位接盘了。只不过,相比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这样的子板块,董事长的位置更加高不可企。这也意味着,荣耀背后,有着同等重量的负荷。​

陈虹履新,上汽步入一个新时代。至此,汽车江湖的“第一代领袖们”(一汽竺延风、东风苗圩、长安尹家、江淮左延安……),多已退居幕后。某种意义上,在最后时刻,由陈虹将上个世纪的大门关上了。​


从当时的接棒猜测到如今的权杖落定,舆论对于他的关注,无法消停。​

掌舵上汽,并不简单。销量、利润、品牌、体系等综合实力,无论从哪个维度看,上汽在中国汽车圈的影响力都排在前列。可是,一直都站在潮头,这种优越感是否一定是件好事呢?​

很久以前,陈虹曾自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句话,是个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很少有高谈阔论,不论他人是非,也不对行业指指点点,只用业绩说明一切,包括成为对手的楷模。这或许正是陈虹和上汽奉行的准则。​


可是,和上个世纪相比,陈虹的压力,却正是来自于这个时代。上汽登顶之后,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一面镜子,将它的全貌展现了出来。​


和自己的前任一样,对于“国际化”与“世界级”,陈虹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们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成为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中的一员。主要目标就是在国内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居国内第一阵营,世界500强排名进入前100位。”​

前任董事长胡茂元对于“国际化”的战略构想,必须由陈虹来完成。技术与品牌两大要素,就能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在汽车领域,由于核心技术长期被跨国巨头所把持,战略的重点依然还局限在本土,并长期纠结于与合资品牌在本土市场份额的对峙之中。​

胡给陈虹留下了一个荣誉加身的上汽。曾经的全国第四,早已冲进第一阵营且保持领先优势;这个地方国企,相比大型央企,更有国际范儿,更有向上的心气。最为同行艳羡的,则是其与合资公司的合作,上汽不仅能得到销量与利润,还真能够获得包括技术、管理等一些核心东西。​

陈虹和胡茂元的战略目标,其实本质一样,但某些规则是否需要打破?这将是陈虹时代的一道命题。​

5年前,还是上汽副董事长的陈虹,在广州车展高调表态:“上汽集团2009年汽车销量将达到265万辆,有望超越铃木与菲亚特,成为世界第八大汽车集团。”​

正是该年,上汽成功收购通用中国所持的上海通用1%的股权,上汽持有上海通用的股份由50%增加到51%,成为控股股东,从而顺利合并上海通用财报。次年,上汽的营收和利润两项指标分别增加了近千亿元和50亿元。​

当然,通用后要回购这1%股份,属于另一范畴的话题。​

 

随后的几年,因全球汽车市场萎缩以及跨国巨头的东进,上汽“第八大汽车集团”的势头,越发猛烈。​

但如果排除掉合资企业的贡献,上汽又是什么现状?​


​“要真正达到世界第八大汽车集团的位置,上汽的路还很长。”现已离职上汽、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分析,“你看世界这几大汽车集团,能够成功进入世界俱乐部,谁不是在本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海外,而且一个数据是,他们的海外销售比例都在60%左右,且大多在当地建厂。”​

据悉,即使是在英国、泰国、印度等几个较为完整的世界,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海外占比,不足10%。​

“上汽要想成为世界级企业,就要敢于摔跟头。一个全球性的汽车品牌,应该是在美国和欧洲都有成功的经历,然后再去发展新兴市场,这是全球不二的法则。所以,上汽要让自己跳出一些局限,用更开放的思维来看待自己。”零点咨询研究集团汽车研究中心咨询副总监李子良对《汽车人》说。​


​如果排除掉合资公司的贡献,2013年,上汽自主品牌仅有23万辆的规模,远未达到30万辆行业规模曲线的盈亏平衡。这也是现在上汽自主品牌备受诟病的焦点。​


“2014年上汽乘用车计划销售26万辆、争取销售28万辆,盈利1亿元。”在今年年初的上汽乘用车公司干部大会上,时任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的陈志鑫立下军令状。​


​时间过半。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上半年,上汽乘用车销量实现10.2万辆的销量,距离目标销量不到一半。照此趋势,今年甚至可能不及去年销量。一个大背景是,自主品牌已经持续十个月呈现下滑趋势。​


​单纯的产销量与利润率,并不是“世界级”的本质。​


在上个时代,上汽与整个大势一样,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大而不强”是一个现实。​


“上汽的合资品牌是强大的,但强势品牌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中。”在上述离职人士看来,尽管上汽综合实力靠前,但自主品牌在价值链中收益低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


其实,在行业的印象中,上汽以国企之身,总是能够以更加市场化的身份,参与到世界舞台中去。曾经,《财富》(中文版)发布《2012年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的名单中,上汽成为惟一的一家汽车企业,排名仅次于第一名的腾讯。后者,一直被中国青年们视为是能与美国硅谷企业媲美的标杆。​

遗憾的是,上汽近年的战略,显得有点四平八稳。​

最明显的例子——无论是东风收购PSA集团15%的股权,还是北汽与戴姆勒集团的交叉持股,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合资合作在股权层面应该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是,本走在前面的上汽,在用真金白银帮助通用汽车度过艰难的破产危机、换取了上海通用1%的股权后,于2012年,却被通用汽车收回了1%的股权。​

“多轮博弈,最终上汽放弃了这难得的1%股权。如果不放弃,通用也不一定会终止与上汽的合作,但在中国可能会去寻找第二个合资伙伴;如果放弃,后续产品开发投入凭上汽的研发实力也许无法满足,上海通用的最终命运也可预知。所以,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中,最终的放弃也实属无奈之举。”上述人士说。​

现实情况是,上汽自主品牌的整车开发流程建立在借鉴通用汽车的基础上,在整车(荣威950、荣威E50)、关键零部件(如SGE发动机)等层面,均进行了合作和支持。甚至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上汽与通用利用五菱产品一起开发印度市场。​

所以,通用之于上汽,属于战略层面的合作伙伴。历经1%股权的纠葛,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该被上汽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完待续,敬请明天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