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比平行进口更好的制度

作者:
黄天鸿
时间:
2015-07-15 00:05:51



如果销售商手里握着大把定单,但供货不足,似乎等同于一支球队大牌太多不好安排一样,可被称为“幸福的烦恼”。真正身在其中的平行汽车进口商们,恐怕会指斥该说法“胡说八道”。供不上货哪有什么幸福可言,比作“风箱里的老鼠”倒更恰当。


从这点上看,市场又一次站在正确的位置上。自贸区试点的平行进口车新政策开始实施的时候,就不被市场看好,现在则证实了这一点。


旨在打破豪华进口车暴利、促进市场公平的平行进口政策,虽然消费者称善、平行进口商(有不少是今年才加入的)叫好,但遭到了品牌商和授权进口商的强力反对。


3、4月份,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车销量都在20辆左右。原因并非需求不旺,而是平行进口商拿不到车,或者仅是对“按时”拿到车心里没底,导致不敢接受定单,只敢卖现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授权进口商的库存在5月份已经攀升到5.1个月销量,远超去年2个月的平均水平。轿车、SUV、MPV的销量同步下滑。进口车的销售状况与平行进口车开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各进口车经销商的优惠幅度一直保持在高位。


最不乐见平行进口的品牌商,采取了两头堵策略。一则支持授权进口商打价格战,压缩平行进口的空间;另一则卡住非授权车辆的进口源头。应该说,这些做法行之有效。目前平行进口车的尴尬局面,几乎全拜品牌商的反制措施所赐。


只要逛一逛平行进口商的展厅,看看里面摆的样车,就对其生存状况一目了然:这些车的价格基本都在70万以上。以前火爆的普拉多2.7L中东版,售价最低35万,销售一度比4.0L排量高50%,但现在该车型正在走入困境。丰田和一汽已经投产了2.7L“中国版”,价格仅比中东版高1.2万元。考虑到质保和本土适应改进,消费者的选择不难做出。


价格挤压迫使平行进口商选择差价最大的车型。即便授权商降价,前者亦可淡定。可以说,品牌商决定了平行进口商能卖什么样的车。至于柴油版、改装版之类的差异化策略,并没有被主流市场重视。


真正让平行进口商喘不过来气的,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进口货源的枯竭。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的高端车型,占据平行进口车型的76.9%。而美国则是平行进口的主要货源国。奔驰和宝马要求美国的终端销售商,加强对购买人的审核,对于“审核不严”的销售商高举制裁大棒,从巨额罚款到取消资质的惩罚手段应有尽有。而FBI(联邦调查局)则为品牌商的惩罚行动提供了情报,并对“走私”行为展开执法行动,诉由是违反海关法规和欺诈。


在平行进口的销售链上,下游合法,上游非法,整个链条运转不畅且不可持续(这就是平行进口商无法保证货源的原因)。将平行进口行为“洗白”,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默认该行为的开端必须绕过监管(尽管是国外的监管),本身就是无法自洽的政策。


因此,平行进口的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可忽略的瑕疵。将平行进口政策视之为过渡性的平衡策略而非长远产业政策,似乎更合理。市场公平,不能光指望品牌商放弃“暴利”。高额进口税费的出发点,无论意在“惩罚奢侈”,还是保护国内市场,都正在失去合理性(起码与平行进口开放的初衷相悖)。看上去,降低税费,比扩张平行进口,更有利于市场公平。(作者/黄天鸿 底特律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硕士【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