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经销商为代理一个汽车品牌,要动用很多关系,现在一些汽车整车企业来找我们,我们还要综合考虑要不要接,市场走低,我们扩网也很谨慎。”某集团经销商高层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近两年,汽车经销商集团尤其是已上市的经销商集团,在规模扩张方面走得很快。但随着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经销商集团的扩网战略和思路也有所调整。如何更精准投资、如何保证规模扩张与集团其他业务发展相协调,已成为经销商集团重新思考的问题。
发展之痛
在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看来,庞大也在经历发展之痛,疯狂扩张带来的并不是规模效益,而是利润的持续下滑。2011年建成800个店。这是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在公司上市时定下的目标。
但出乎庞庆华意料,建的店越多,数字越不好看,增长就越慢。去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42.28%。去年第四季至亏损5272万元。伴随扩张的还有不断绷紧的资金链。截至去年6月底,庞大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4.3亿元,比预期下降46.6%。
“我建的店越多,我的利润却越不好看。买土地不赚钱,建店不赚钱,在市场培育期也不赚钱,需要两三年才能缓过来。规模扩张并不能换来想像中的利润,这就叫发展之痛。”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坦言。
“资金压力是挺大,而且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还比较多。”庞庆华告诉本报记者,“我们还得放缓点速度,2013年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扩张动作,走得太快,就会暴露出问题,所以我们要慢下来。”
庞大只是代表之一。 基于往年车市尤其是豪车一路狂奔的市场状况,很多经销商纷纷布局豪华品牌。而今,面临着需求下降、扩网提速、库存积压的种种压力,市场从一路狂奔到急转而下,扩网意味着风险增加。高端品牌4S店投资动辄上亿元,市场形势不好,很多新建店在前两三年都是亏损,如果没有充足资金保障,集团很容易面临危机。记者近日从多位经销商集团高管处了解到,2013年规模扩张会减速。
扩网降温
庞最初的想法是,处于发展期的汽车经销商就应该向规模要效益。“上市前一年庞大是198个店,上市时400个店,上市后再做400个店。”这是庞庆华的目标。2011年结束之时,庞大离这个目标还差35%。
正通汽车运营内控总监潘海雄介绍,正通在2010年收购了中汽南方,旗下增加了三四十家4S店,2011年市场形势不好,扩网已明显减缓,新增约20来家4S店,今后继续追求更稳健的扩张。
“接下来庞大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放缓速度?奔驰和奥迪授权你做不做?”庞反问记者。“谁都梦寐以求想做。我们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放在中高端车上,低端车能减少就少做。”他自答道。
百得利集团奥迪事业部总经理莫国材介绍,扩张依然要继续,但须更谨慎。目前从厂家拿到新授权的机会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高端品牌。新建店投资巨大,直接收购现有店相对风险小,且经销商也会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以最低价格来进行收购。
精准布局
与厂家如今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布局不同,经销商集团未来几年依然会把一二线城市作为扩张重点。百得利集团此前网点基本都在一线城市,从去年开始更多转向二线城市,如杭州和成都等地。对于今年扩网方向,莫国材介绍,二三线城市要有,一线城市也要继续,肯定不会选择太偏的城市。
在收购中汽南方之前,正通汽车重点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希望这几年在一线城市要有更大突破,这也是其将总部搬至北京的主要原因。“未来经销商的利润增长点来自售后,只有一线城市能够拥有庞大的保有客户群。”潘海雄认为。
在很多经销商看来,一二线城市在未来几年依然很重要,其消费理念相对成熟,换购潜力很大,加之未来还会有新品牌引入中国,加之进口品牌的国产化,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接纳程度更高,因而一二线城市对于经销商集团还有很多市场机会。不[FS:PAGE]过,由于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新建店投资巨大,经销商集团会更多趋向以收购的形式来扩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苏、山东、安徽是经销商比较愿意布局的区域。
随着经销网点增加,经销商集团规模扩大,品牌事业部制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广汇从去年开始采取品牌事业部制,按照汽车集团先划分为5个大事业部,再按照每个集团旗下不同企业再划分小的事业部。如上汽事业部、一汽事业部,旗下有通用事业部、丰田事业部等。
“这样有利于将厂家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与品牌店实现对接,同时同一品牌在不同区域的4S店可以互相交流提高。”广汇一位内部人士介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