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的组织规模已经居国内车企之首。在集团发布半年报的时候,董事长陈虹终于出面“深谈”了他的想法和战略规划。其实无论机构调整、人事安排和战略转型的决定,都已就位。而首度公开上汽未来战略,难道陈董事长只是想通知媒体一下?
如果将上汽集团比作一个国家(而且是联邦制的,四大子公司业务相对独立),陈虹上任半年,相当于总统履新时间已过(蜜月也度完了)。8月13日,伴随半年报的谈话,无异于总统的国情咨文;而争相试图质询的,则是中小股东和评论界,充当喉舌和传声筒的,自然是陈虹面对面的媒体。
显然,陈虹对上汽一系列新战略部署,进行了广泛的辩护。虽然有点偏科,但上汽半年报成绩良好。目前来看,陈虹至少是一个积极作为、行动力坚决的执政首长,而且他是上汽历届董事长中,掌握资源最多的。
比起前任,陈虹试图更积极地集中和运用资源。
如果使用得当,上汽不仅能够固守第一集团(陈虹表面上的方向是自主品牌处于第一梯队)的地位,甚至能够突破玻璃天花板,使上汽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这才是陈虹隐含的真正目的)。只不过,留有余地起见,他并未明说。技术管理部、国际业务部、前瞻技术部和隶属董事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职能,至少在架构上,上汽有了跨国企业的模样。
实现的途径,陈虹认为是创新。颇有戏剧性的是,这又是最受舆论诟病的一点。
比如,与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车享网、风投公司、前瞻技术部,陈虹在每一个他认为有戏的方向,都投入了资源,所谓有枣没枣打三竿子。陈虹似乎在用VC的风格来管理这家大规模的制造企业。这样可能印证了评论界的担心:资源运用不当,给上汽带来的伤害将是空前的。陈虹当然认为,他正在谨慎地使用权力。
上汽的未来在哪里?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智能驾驶?有人认为智能驾驶属于互联网汽车的范畴,在上汽和阿里签署协议之前,双方还在热烈讨论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大家都不敢预测未来的业界生态到底如何。陈虹的投资,看起来更像是找安全感式的“胡椒面”投资法,而非看准了重兵突入。
陈虹有一点确定,就是以传统方式,无法超越他想挑战的对象,只有在新战场才可能取得平起平坐的地位。无论新战场在哪里,上汽都希望首先涉足,提前踩场,气定神闲地擦拭佩剑、等待对手气喘吁吁地赶到。于是,就有了陈虹目前的部署:向所有可能的方向倾泻火力。
在陈虹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上汽董事长或总裁,如此细致地剖析集团战略构想(其实也是他本人的)。陈虹确属最善于沟通的一个。这和他重视投资者关系相关,而后者则有助于上汽股价提升,最终体现在他收集到更多的企业资源。
在陈虹看来,这个面面俱到、十面埋伏的布局,随时会调整。只要他看到未来的曙光,从地平线的哪一块云彩后面钻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汽车人网:www.cnqc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