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由大变强 中国汽车任重道远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4:50:45

 

         今年“两会”汽车界关注点更多,从已经提交的议案来看,“两会”代表委员的目光看得更远,视野从“要政策、要投入”转向解决汽车社会的人、车矛盾,内容从产业本身扩展到汽车社会的各个方面上来。

         无论是“推进大气质量立法”抑或是“设计汽车社会综合治理的顶层模式”,虽然议案众多,但出发点并不复杂,皆是立志于推动中国汽车由大变强。

         汽车业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社会多种经济社会活动总成。将行业内外问题紧密相连,使得本届“两会”的议案更具说服力,也更有风向意义。

实干兴邦创新自主

         “两会”期间,来自汽车行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向来视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09年“两会”,车企代表们的焦点集中在小排量车支持上;2010年,全面聚焦新能源;2011年,提案开始多元,治堵、新能源、出口一起涌上纸面。

         议案年年不同,但仔细来看,近5年来汽车业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振兴自主、推动产业升级。今年也不例外。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公司总经理王金富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今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随着汽车业规模日渐庞大,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去年5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

         虽然从规模上来看中国已经是汽车制造大国,但在市场和技术上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制约和挤压,在价值链上一直处于中低端环节,还远谈不上强国。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向高端制造业升级转型,道出了行业内外的心声。


美丽中国节能减排

        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北方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浓浓的雾霾当中,这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美丽中国设想提出严重相悖。因此,由雾霾天气引发的对环境污染防治的讨论成为本届“两会”上另一个热点话题。李书福委员提出了“关于推进大气质量立法”,贾康委员建议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种以促使企业减少排污等议案。

    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现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由于机动车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雾霾天气的防治可能会对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政策和标准产生影响。毫无疑问,现在困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维持汽车业发展的同时,构建更加美丽的人、车、社会?

    对此,政府目前的政策,大多是以限字当头。限购、限行、限停等等,在短期内,这些政策似乎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治标不治本,效果总会被逐渐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所消化,因而必须从社会综合治理角度入手。另一方面,汽车业的节能减排绝不只能把宝押在电动汽车上。虽然以往出台的相关行业政策不少,但迄今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没有任何革命性的突破。惟有在现有内燃机基础上提升效率的节能减排才是最现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轻车简从公车改革


        
十八大以来舆论普遍认为,中央新一代领导层作风更加亲民,政策取向上更加务实。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出行多是轻车简从,这对全社会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影响甚大。

[FS:PAGE]

         汽车业或将成为率先变革的试点,多省相继出台公务用车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领导人换乘公务用车,须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期,自主品牌车取代合资车的公务车地位指日可待,新公车时代即将来临。

         有统计学显示,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高于通常水平的部分,每年“三公”消费要多花掉1万多亿元。而在“三公”支出中,公车采购占比又最高。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公车采购使用制度,不仅事关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亲民政府形象,更深刻影响汽车业发展内核。

         有业内人士预期,倘若公务用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对于自主车企都将会是一次提升的机会,对中国汽车行业会起到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倘若公务用车尤其是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都照此执行,示范效果对品牌力的提升影响巨大。

         但要注意的是,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打倒”一个跨国品牌,树立另一个自主品牌,而是要尽量淡化官车的特权色彩,将公车去官车符号化,淡化等级感,这才是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

 

【车界代表委员共议国事】

    一年一度的“两会”中,来自汽车界的代表委员不负重托,针对行业内外关心的问题纷纷提出了建言提案。涉及面不仅关乎汽车业发展本身,也关乎人车生活。在这里,本报摘取部分涉及汽车产业的议案进行解读。

 

 

尽快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李书福

政协委员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主要内容:我国现在虽有《环境保护法》,但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中国大气质量的保护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再次查缺补漏修订完善,将相应法条规则细化、刚化,严格明晰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出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其成为各种经济活动准入的“防火墙”。

           国家环保部根据大气质量法对全国各地大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每年评估,结合各地碳排放总量进行碳排放交易,提高大气不良地区的碳排放成本。

           提高所有以含碳化石燃料为能源的机器设备、设施的排放标准,降低PM2.5总量。



国家应给予国Ⅳ中重型
商用车补贴


晏平

人大代表

广西玉柴集团主席

 

         主要内容:商用车国Ⅳ法规将在今年71日正式实施,从国Ⅲ到国Ⅳ,据测算中型车成本将增加20000~30000元,重型卡车成本将增加30000~40000元。

    如果国家能够给予以上分析的国Ⅳ中重型商用车(具体为N2 N3类别)予以补贴,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以鼓励的方式拉动技术和行业进步实现节能减排,之前排放法规实施时拿鞭子在后面驱赶的方式肯定会有跑偏的风险。

  因此,国家必须通过终端购车补贴政策拉动中重型商用车的排放升级,增强自主品牌商用车的竞争力,进一步有效控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应当给予混动零部件企业财政支持

 

钟发平

人大代表

湖南科力远高董事长

 

         主要内容:1、尽快出台后期配套政策,建立扶持混合动力车发展的引导期

  国家要尽快建立扶持混合动力车发展的引导期,尽快实施节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出台后续配套政策。同时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支持政策,并为私人购买混合动力车创造良好的支持鼓励政策(包括上牌等)

  2、大力扶持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民族企业。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在于电池、电机和电控,我国对混合动力汽车补贴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电池技术攻关问题的担忧。为把成熟技术快速推向市场,需要国家政策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加强中国汽车海外投资建厂的政策指导

 

王凤英

人大代表

长城汽车总裁

 


         主要内容:政府应基于中国汽车国际化的长远规划:建立“奖优罚劣“机制,主导建立海外风险信息及防控平台;进一步加快国家相关立法步伐,出台配套的体系政策;提供配套金融支持,提供更多更优惠的信贷和资金支持,同时给予更多更优惠的税收特别是所得税方面的扶持,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