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管见】相川哲郎辞职的背后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6-05-19 09:07:01

三菱如果面临天价索偿,钱从哪里来?三菱可没有大众那么雄厚的现金流。这样看来,相川此时离开,不失为明智。

◎ 汽车人传媒记者   黄耀鹏

4月20日三菱社长相川哲郎鞠躬道歉,5月17日相川哲郎辞职。“燃效造假门”事件的走向越来越像去年的大众。唯一不同的是,文德恩从道歉到辞职只撑了一周,而相川的道歉和辞职相隔1个月,而且,后者正式离职需要等到6月份股东大会期间,可谓拖泥带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和全盛时期标榜全球视野的日企不同,三菱汽车始终不放弃中规中矩的日式运营风格,从相川的头衔就可以看出。媒体对其称呼有“总裁”、“社长”、“CEO”,甚至还有四六不通的“董事长”(将置益子修于何地?)。“社长”才是相川正式头衔。

有人认为称呼不同,内容差不多。企业运营一把手的工作内容,不会因为称呼不同而有所偏废。但是从全球角度(其实是西方视野),不少媒体都不清楚社长、会长、取缔役专务董事等的区别。

在日本,首位被称为CEO的经营者是跨国企业先驱索尼的盛田昭夫。1976年索尼采用了CEO制,索尼公司怀着实现世界标准的经营这一意愿而改变。时至今日,三菱仍然抱着江户时代的传统不放。

社长大体上相当于CEO或者总裁,而会长则相当于董事长。前者“在前线”主管运营,是经营的一把手;而后者则处于后方,是股东利益代表。最终谁拥有实际权力,不能光看头衔,还要看谁德高望重,善于整合团队,善于抓权。一句话,权力并不天然赐予。

按照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角色的认知,大家应该经常在媒体上见到相川,而非拥有会长头衔的益子修。实际情况刚好与此相反。这说明,益子修至少拥有与相川不相上下的经营决策权,甚至高于对方。有舆论认为,“分权”不足以形容三菱汽车奇葩的管理机制,益子修才是能最终拍板的人。而相川不过是个执行者。从他长期负责技术开发部门就可见一斑。

日企相对于西方企业还有个毛病:责权利分得不够清楚。这也源于财阀和家族管理体制的历史遗存。美其名曰家族领导或者集体领导,出了事谁来最终担责,却无预案。

三菱的事出来,有分析认为,益子修和相川可能双双辞职。但是从益子修与卡洛斯·戈恩谈笑风生(尽管合影时的微笑相当勉强),即便日产派驻的董事进入并实质上接管三菱董事会,益子修辞职的可能性也很小。毕竟他已经67岁了,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软着陆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样一来,更衬得相川像个倒霉蛋了。这个社长估计作得有点委屈,决策权不足,出了事又得第一个出来顶缸。

不管怎么迟缓拖延,三菱必须在这两天就要向国交省提交内部调查报告。报告现在肯定已经成文,并且已经被董事会讨论通过了。虽然具体内容没有见诸媒体,但结论可能对管理层严重不利。

相川抢在报告公布之前请辞,也是为了给管理层减少一些压力,赢得后续收拾烂摊子的空间。而出来收拾局面的,很可能来自日产的高管,而非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原三菱系高管。

接下来,消费者的怨言、媒体的口诛笔伐、政府的震怒、股票投资者的声讨,种种压力,由另起炉灶者承担,比原管理层要好得多。从大众管理层的更迭就可以看出候任高管遴选的走向。比大众悲催的是,三菱如果面临天价索偿,钱从哪里来?三菱可没有大众那么雄厚的现金流。

这样看来,相川此时离开,不失为明智。即使后面洪水滔天,跟他也没多大关系了。(汽车人传媒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