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2014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汽车将会成为如同手机、平板电脑一样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自动驾驶让驾驶员渐渐成为一名放心的“乘客”;通过眼镜、手表这些穿戴设备也可以随时随地与车辆进行“交流”。
盘点到目前已经出现的智能汽车技术,很容易梳理出:在自动驾驶与驾驶辅助层面,宝马的Connected Drive、奥迪的Piloted Driving、博世的自动泊车APP都已经出现;在移动互联交互系统层面,奥迪的MMI系统、通用的新一代OnStar安吉星、马自达的Mazda Connect、沃尔沃的Sensus Connect以及起亚的KND-7概念车和车载互联交互系统也已被我们熟知;在可穿戴和携带设备层面,奔驰的Pebble手表、宝马的i3与智能手表互联、奥迪的平板电脑日渐将成为各自的热销新产品。
在这些新产品、新技术背后,能隐约看到谷歌、微软、苹果的身影。从电脑到移动设备,三家公司一直是竞争关系,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将是它们的下一个赛场。
科技企业关注汽车智能产业化,并且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统一的标准问题——微软和福特早在2007年就宣布结盟开发汽车系统Sync,该技术基于Microsoft Auto,一套Windows CE为底层的嵌入式系统。第一款内置Sync系统的“微软汽车”是2012款福克斯。此外,微软还与十几家汽车厂商合作在Windows建立云计算系统,将导航、安全、保险等信息实时放在云中调用、应急。
苹果推出了CarPlay,整合了iPhone的功能,允许驾驶员直接通过仪表盘使用各种应用,包括查看地图、拨打电话、收听音乐和收发短信。苹果的“iOS in the Car”项目已经与本田、奔驰、日产、法拉利、雪佛兰、英菲尼迪、起亚、现代、沃尔沃、讴歌、欧宝、捷豹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
谷歌和硬件厂商NVIDIA,与奥迪、通用、现代、本田等汽车厂商一道组建“开放汽车联盟”,谷歌的Android Auto允许司机在驾车时使用导航和发送短信。今年年中,谷歌发布了首款搭载Android Auto系统的汽车,让驾驶员可以用语音命令来进行地图导航和消息发送。
智能驾驶技术的幕后老板将是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高科技公司。“汽车才是智能移动的终端”,即将就任百度总裁的张亚勤博士一语道破天机。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网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