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杨嵩履新的“蝴蝶效应”

作者:
陈 瑶
时间:
2014-12-22 15:00:14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陈瑶

杨嵩即将升任日产北美营销负责人的消息,在媒体圈内炸开了锅,各方讨论乐此不疲。

细节问题,我们就不做探讨了。从消息本身来讲,完全满足新闻界的爆炸效应,因为这将创造中国汽车国际化之路在人才领域的突破;而从企业本身来讲,早在此前,就有所端倪。2013年,《中国商报》在与时任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公泰、时任日产全球COO志贺俊之交流后,二人均透露,在东风有限以及东风日产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可到日本或者日产的全球其他基地发展。

很快这就成为现实。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杨嵩以“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成为打破跨国企业人才封锁的第一人。当大家都在惊讶的时候,对于东风日产与日产全球而言,或许这并不意外。这是一场水到渠成的创新,也并非只具备个人意义。

“彻头彻尾的创新,一定是东风日产迈向新10年的核心装备。”东风日产总经理任勇在去年所说的这番话,此时开始有了实在注解。

创新的特质

东风日产的轨迹,某种程度,实际上是一条不断挑高的创新轨迹,无论是前身东风风神的诞生,还是重组京安云豹,抑或是合资自主启辰的推出,以及营销领域的推陈出新。

有这样一群人,从当年东风子弟周文杰与任勇的孤注一掷,到后来的营销干将单志东、陈斌波、陈玮、杨嵩的连续接棒,乃至杨嵩的继任者陈昊,几乎都有同样特质。

他们都是逐梦者,总是会有超乎常规的行为,但又保证在合规合法的界限之中。他们始终信奉,没有创新,就没有成功。他们能够站在全球的高度去看待中国市场的变化,而不仅仅只是着眼于当下。

“当时,一群人像疯子一样,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誓不罢休”,陈斌波回忆当年重组京安云豹的时候曾这样说。

如今,他和单志东、陈玮等人一样,从东风日产的体系中出来,又将创新的基因,反哺于东风旗下其他合资企业。

“创新的疯子”,就是东风日产自成立至今的优秀基因。这样的基因,折射到营销领域,则成为同行们始终在模仿却无法超越的竞争力。东风日产“领先半步”的战略方针,经常都会在行业引发争议,但随后却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嵩赴美,让东风日产的创新基因,有了另一条方向。作为合资企业,东风日产不仅承担着“反哺”中国车业的责任,同样也将成为跨国车企的人才孵化器。

事实上,这也符合任勇给东风日产谋划的未来走向——“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公司”。

两个看似矛盾的因素,可以理解的层面会有很多。比如,完全集合国际人才做中国品牌;比如,致力于成为跨国品牌的全球出口基地……但是,这些都不能完全概括东风日产的期望,它要再次创造出行业的标杆。而从杨嵩开始,已经在“人才”领域,做出第一个解释。

从营销全球化开始

相比而言,日产在全球的节奏,并没有东风日产这样迅猛。日产欧洲的营销沟通部门总经理Gareth Dunsmore曾直言不讳:“日产最不为人知的宝贵品质之一,就是产品技术,我们几乎没有认真地推介过这一点。”

在与中国同等重要的北美市场,日产从20124月份开始,发起了一项持久的营销战,主要目的是重塑品牌形象,将日产定位为高端创新的汽车品牌。

众所周知,尽管更为国际化,但日产在全球尤其是北美的品牌形象,远不如另外两家日本品牌——丰田与本田。基于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毕竟品牌固有认知的改观,不是快餐那般简单。所以,将出色的人才调往全球最需要的地方,符合企业人才匹配的商业逻辑。

由于具备了国企的严谨情怀、外企的专业视野、民企的灵活高效,东风日产拥有独树一帜的人才氛围。

尤其是“三无人员”的加入(“无东风背景、无日产背景、无汽车行业背景”),除了杨嵩,主管数字营销的郭伟、主管市场公关的文飞等人,均是来自IT、家电甚至快消行业的精英,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杨嵩曾有一番话:“尽管东风日产品牌力不如市占率,但是东风日产在市场营销上的创新弥补了品牌力上不足。”比如,经过试水运作,其所主导的“牵引式营销”所达成的销售业绩,不仅让东风日产获得更高关注度,更将对在整个国内产销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如此,这样的逻辑,同样能够延展到日产全球。中国作为全球最为复杂而又最为挑剔的潜力市场,其中所诞生的创新思维与实战经验,其实具备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嵩赴美到底意味了什么?借用索尼前CEO出井伸之的原话:“索尼的全球化,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营销人员走向全球,也即营销全球化。”那么,东风日产始于杨嵩的全球化,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从营销精英开始,循序渐进,让中国车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全球所需的关键。也即是让中国车企,能够真正成为“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公司”。 (文| 陈瑶)【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