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刚刚结束欧洲之行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到北京,据媒体统计,在他访欧11天期间,参加了100多场的活动,而在这其中就有数场与汽车有关的重大签约事项。
与之相关的中国车企东风、一汽、上汽、华晨一时间都风头无两,北汽也与合作伙伴戴姆勒签署协议,将总计向北京奔驰合资公司投资4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集中在生产领域,在2015年之前将北奔年产能从10万辆倍增至20万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欧洲之行似乎也并不仅仅是签约这么简单,一直积极布局的北汽近日迅速放出风声:准备从欧洲或者美国收购一个“中至高端品牌”。北汽国际总裁兼党委书记董海洋表示,去年北汽曾表态准备在欧洲收购车企,而现在已经将搜寻范围扩大到美国。
在当前中欧关系空前升温的背景之下,北汽或将有望实现又一场的中欧联姻。
收购为自主
日前,北汽集团发布声明称,正筹划在美国或欧洲收购中高端汽车品牌,以加强其全球业绩表现,目前已经有候选的收购对象。
去年6月下旬,北汽正式启动“北汽国际”并发布国际化战略,规划内容之一是通过投资银行与三家欧洲中等规模的车企接洽,欲按照上汽收购罗孚的模式,最终希望至少收购一家车企,达到资源整合与扩张的目的。
董海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北汽自主品牌在海外知名度较低,因而北汽在全球市场破局需要较多时间,而收购海外品牌则是一条捷径;并且现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我们已经有了多家候选。”去年,董指出北汽希望收购中等规模的欧洲品牌,目前欧洲经济低迷,因此北汽能够使用这些车企的生产设施,打造基地,实现在欧洲扩张。
可以看到,打造自主是北汽此番动作背后最重要的目标,前不久东风入股PSA并且双方签订全球战略联盟协议,为东风自主和海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这或许也是北汽所期待的目标和结果。
尽管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合资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前不久行业内争论的合资股比放开之事,一个争论的核心便是自主是不是已经具备了抵御合资的能力,行业内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保护期”则有可能被定为10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迅速比肩合资是当前车企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要务,海外收购当然成为了一条捷径。
此前,北汽已经收购了萨博技术,将其消化吸收运用在了自主品牌车型上,其产品品质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品牌形象仍然是一个软肋。
此次北汽收购中高端品牌,目的自然是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为自主板块发展提供后续助力。
海外传利好
目前,中欧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蜜月期,也有外媒形容中国是欧洲的新闺蜜。双方关系的不断升温,让中国车企有机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北汽在国内纵横捭阖,不断整合资源,同时在国际上也动作不断。今年2月北汽购得美国新能源公司Atieva总计25.02%的股份,预计在第3年推出与奥迪A6L同等级的电动汽车。此次宣布继续收购整车品牌,其做大做强的“野心”可见一斑。
路透社等外媒报道称,随着中国本土市场日趋“红海化”,中国车企正相继出台全球扩张规划,而部分欧洲和美国竞争对象则因经济状况不佳,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收购契机。
北汽看来将搭上此次的最佳机遇期,再度“出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违者中国商报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