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三星欲吞下德尔福? 估计会消化不良

作者:
李 秋
时间:
2014-12-22 15:00:45

08272.jpg
    三星想要收购德尔福?刚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德尔福躺着也“中枪”。不过,细细回味这事儿也许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三星与汽车结缘已久,虽历经起伏,但是雷诺三星依旧坚挺地存在。近几年,IT与汽车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三星传统手机业务下滑得厉害,逼迫三星向别的领域转型,其在汽车电池和车载娱乐系统的频频动作,也成为其加码汽车零部件的佐证。

德尔福近10年的起伏很大,剥离了非核心亏损业务后,渐有起色,但是,想要恢复到以前的强势地位,目前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星要啃下德尔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比全面收购要付出巨额资金以及精力,还不如合作来得更轻松。


三星不只做手机

 

在韩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韩国人这一辈子,有三件事是无法避免的:死亡、税收和三星。一提到三星,你想到啥?手机制造商?电子产品?家用电器?

虽然大家对三星的认知普遍是从它旗下高品质的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开始,但三星集团远比你想像中大得多。

除传统的手机和硬件业务外,三星也在致力于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板块。建筑、军事、化工、金融、时尚、游乐园、医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三星涉及不到的。

然而, 截至目前,三星已经连续三季业绩下滑,手机利润降至近两年最低,这一手机战车的持续降速再次让业内震惊。在传统手机业务不断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三星不得不加快向其他成长性好的业务领域扩展。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和车载娱乐和信息系统,这些市场都被三星看好。

前不久,三星SDI还与安庆环新集团、西安高科集团在中国成立了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它跟宝马、克莱斯勒、福特等跨国汽车企业,也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有密切的业务联系。

另外,还有一样汽车产业也是近几年三星在中国频频光顾的领域。这里面包括有新能源电池、车载娱乐系统和信息娱乐系统等。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汽车给三星等IT企业带来了启示。据HIS Automotive的数据称,截至2020年,全球互联汽车的总量将达到0.152亿辆,互联汽车庞大的市场容量,促使其进军汽车行业,将旗下的技术和产品植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

据悉,三星正在和因特尔公司联手研发一个叫做Tizen的开放式软件,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或车载系统,该软件已经引起了丰田等车企的兴趣。而之所以会传出三星要收购德尔福的传闻,是因为倘若三星收购德尔福,其在汽车电池和车载信息娱乐相关产品之间将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


为什么不要收购

也许是这些年来德尔福的表现真的太让美国人民失望了,所以,德尔福可能被三星收购的传闻也是一家美国银行传出的。据报道,一家美国银行驻韩国首尔的一名高级基金经理表示:“美国的德尔福是三星可能考虑收购的一个目标企业。”

德尔福剥离了亏损业务后,德尔福虽然暂时摆脱了亏损的阴影,但是,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正在逐年下降。根据供应商2012年配套市场业务的销售额,《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名单。德尔福从2012年度排名中位列第十,跌至第十二名。

但是,三星要收购德尔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德尔福作为一家全球重要的零部件配套商,它的业务可以说是全球开花,理顺该企业在各个国家的劳资关系已经不易,而要真正全面接手,对三星而言除了资金的大量消耗,真正在业务上进行对接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之前,三星与博世成立汽车电池公司,德尔福还是它们的客户。现在其合资公司解体了,但是三星依然在做汽车电池业务,德尔福依然是它的目标客户。


合作共荣才双赢

除三星外,其他不少科技企业也已经或计划在汽车行业寻找发展机会。比如韩国的LG公司就在去年6月宣布将会组建一个汽车零部件部门;芯片制造商Freescale半导体公司和汽车行业素有合作。

目前汽车行业的变革正在面临两大趋势,一是电气化,以纯电动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二是智能化,以汽车电子、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前者依然以汽车企业为主导,而后者正在形成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的新格局。

应该说,合作共荣是IT界与汽车业所可达成的双赢局面。但就现阶段来说,整车厂很难向第三方放开涉及到车辆本身核心数据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权。其实,除了整车厂,IT企业要想越俎代庖,也面临着来自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这道高槛。

几乎与整车厂同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起,以德尔福、大陆集团、博世等传统零部件巨头为代表的企业就开始专注利用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旨在让汽车变得更智能化。IT界的“野蛮人”要想渗透到汽车业并企图反客为主,无法避免要与这群“汽车业门口的守门人”过过招。

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来考虑,智能化要满足用户在汽车领域的需求,需要推出标准统一化的平台。就未来趋势看,IT跟车厂之间,并不存在谁主导谁,汽车想了解IT,IT也想了解汽车。

希望未来汽车可以跟很多手机平台兼容,不排他,平台惟一。所做的努力包括把手机端开放,把车机端的API开放,让应用可以无缝接入到所有的车机厂商。(文| 李秋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