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后合资时代 本土化决定未来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4:51:08

         一系列的企业周年庆让2013年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点并不仅在于10年或20年积累下来的规模和体量,而是对合资内涵以及中国市场定位的再探索和创新。

         变化的起点并不在于汽车业本身,放缓的市场节奏、逐渐离心的产业政策以及更趋成熟和多元的消费模式,都对跨国公司的中国定位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无论先来还是后到者,已经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从产品规划到市场营销,后合资时代必须建立在更深入融合本地需求、更大比例倚重中方的基础上,这是外资汽车品牌中国化的根本所在。


注入全新内涵

         对于下一阶段的合资内涵,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有着精辟的总结。他认为,后合资时代的中国汽车有三大特征:一是合资基本上已经是“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只是个例;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合资不再是地方政府的“一号工程”;三是自主与合资品牌由过去的“和平共处”发展到在市场上正面竞争。

         企业的周年庆正是合资双方重新定位再思考的契机。一方面,不少企业第一轮20年的合作期限将至,中外双方将就合资事宜进行新一轮续约;另一方面,从东风雷诺到广汽讴歌,跨国公司新的本土化项目还在不断落地实施中。无论是再续前缘还是全新开张,新阶段的合资与以往相比都将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必须考虑的不同点在于,相对于20年甚至10年前产业政策对汽车业倾向性的支持政策,如今的汽车业已经不再享受过多政策扶持。此外,关于合资企业股比间的博弈已经不再限于行业内范畴,成为中国贸易全球化大局下的一个棋子。合资股比会否动摇,关键在于国家如何定位汽车业以及在相关得失中做出权衡。虽然迄今为止5050模式根基依然稳固,但未来来自行业内外的冲击将更加频繁。


中方话语权加强

         毫无疑问,新阶段合资企业的新使命,已经不仅局限于规模与销量的提升,而是在对等互利的前提下,中方争取更多的自主资源和话语权。

         这是产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发改委负责人曾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坐稳汽车产量世界第一,但只是制造大国,算不上是汽车强国。要在后合资时代实现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中国汽车业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金融等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突破,形成全体系竞争力,进而促成后合资时代深化共赢。

         对合资内涵最激烈的创新来自于合资自主,多年前,广本理念品牌拉开了合资自主的序幕。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争议,但不可否认,合资自主将引领合资公司真正向研发、采购等产业链的前端渗透,逐步掌握汽车全产业链。

         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景和未来已经明确,那就是本地化融合、合作双方的更大包容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合资模式,代表了中国汽车合资的未来。


施泰德:奥迪本土化远超对手

          中国早已成为奥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奥迪全球董事会主席施泰德也曾肯定地表示,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在经历与一汽25年的合作后,或许   一个“工厂”的内涵和意义已经不能满足双方继续合作下去的根基。毫无疑问,公司和工厂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一个完整的公司将有完全的自主研发,自主采购和自主的设计。

         站在25年合作的新起点,施泰德对一汽-大众奥迪在奥迪全球体系中的定位有了进一步推演。

         施泰德认为,展望未来25年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德合作伙伴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继续把双方的合作向未来推进,在技术上进行革新,特别是在电动车技术方面加大合作。

         至于未来5-10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奥迪全球的运营体系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施泰德认为,奥迪本土化一定要和中国市场的整体发展相契合,他将根据中国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确定本土化的步伐。奥迪去年秋天已经在北京建立了拥有300多个工程师的研发中心,从事包括互联和导航科技的研发工作,这个研发中心不仅为中国服务,也将面向亚洲其他市场。

         在生产的本土化方面,施泰德举例说明,奥迪A6L上面的“铝制车身部件全工序生产”技术是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奥迪把铝制车身放到中国来生产,正是本土化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此外,一些原来需要在德国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在一汽-大众进行。

         对于一汽-大众奥迪倡导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施泰德解读为,那就是把能够向中国市场提供的最新面向未来的技术带给中国用户。平均来看,奥迪本土化的比例已达到60%多,远超过竞争对手。


 
水野泰秀:更看重中国市场独立性

          刚刚度过企业10周年庆典的东风本田确立了面向未来10年的中期战略,作为东风本田总经理,水野泰秀承诺将带来更多变革。

         客观来说,从2010年上任至今,本田在华经历了多次风波,也因为此,水野强烈意识到改变的迫切和必需性。在面向未来10年的战略部署中,如何对合资公司的作用、定位以及运作模式进行适应本地化的内涵式延伸,水野有了更多思考。

         水野表示,合资公司之中,过去曾经考虑本田只有50%的股份,并不是所有意见都可以通过自己掌控,但他现在不再去担心这个问题,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如何通过与合作伙伴东风公司,发挥合作伙伴最大优势,发挥本田的全球化优势,然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他承诺,本田在中国的翻盘期间,不管是对于本田与东风的关系,还是与中国的关系,都将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更多的内容水野眼下还不能透露,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转变已经开始。

         “过去本田的全球战略是,把CR-V、思域、雅阁这样全球车型投放到各自市场上;而现在的模式是,像杰德、凌派这样基于中国需求而研发的车型,大量投放本地市场。你可以这样理解,以前本田是把市场上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卖得的好的车型直接导入中国,未来我们要做的是,会投放真正是中国客户所喜好的车型。”

         水野坚定地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未来我们将不会只是跟着日本、美国走,而是在中国本区域独立研发、生产和销售。”他强调,“中国这么一个重要的市场,必须要在这里取胜,不能失败。”


 
李添泽:中国业务获总部直接支持

          李添泽(Tim Lee)成首位通用汽车中国董事长,继续坐镇“中国”。

         85日,通用汽车宣布,对通用国际运营部进行重大结构调整,重新安排了关键高层岗位,将关键性的中国业务从中剥离,独立自成一体,并在中国公司新设立董事长职位,此职位由领导通用汽车国际业务近四年的李添泽(Tim Lee)担任。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市场,美国本土紧随其后。2012年在华销量超过283万辆。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6%,较之去年同期的1417047辆提升到1567392辆创新高。成为在华销量最高外资车企,领先大众汽车集团3万辆。在美国市场完成142万辆销量,中国首次成为通用汽车第一大市场。

         毋庸置疑,当时选择在上海设立国际运营中心,也是看重中国市场地位。李添泽不负使命的担当,成就了埃克森的英明。

         如今,就通用汽车以往的市场架构,这次中国市场从国际运营中心单列出席,设立董事长职位,李添泽仍旧是艾克森的最佳选择,这也意味着通用汽车将对中国市场酝酿着大动作。

         就连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丹·埃克森对此也毫不避讳:“通用汽车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全球最重要市场保持领先,我们正在着力推进企业史上最激进的产品计划。”

         李添泽也曾表示,2013年,我们在中国的市场计划,要比去年增加5%-8%;将有更多的耳目一新的通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除了占有中国市场的更大份额外,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聚集了通用的优势资源,通用可以以此复制中国模式到其他的新兴市场,而面向全亚洲市场,甚至是全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