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电动车“逆袭”之路漫漫

作者:
张 敏
时间:
2014-12-22 14:51:09

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对电动汽车的信心几乎跌入谷底之时,特斯拉(Tesla)成为一个看似完美的逆袭。

         与其在北美掀起一股新能源汽车风潮类似,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四部委则同样有望揭开一轮新能源汽车盛宴。在此之前,政府提出了2020年之前中国道路上电动汽车达到500万辆的承诺。

         这背后更多是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期许。在相关分析机构看来,中国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投资是最少的,因此历史包袱轻,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动车市场份额仍然远远不到1%。如何让消费者买单依然是电动车面对的最难以克服的难题。


车企押宝

         在新能源利好政策将要出台前夜,车企纷纷加速新能源战略布局。动作最大的是宝马汽车。日前,量产版的宝马i3电动车在纽约、伦敦和北京同步举行全球首发仪式。宝马的高调涉足再度引发市场对电动车产业的关注。事实上,国内车企也在加紧布局新能源汽车。

         今年5月份,吉利汽车宣布,为了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力度,任命刘金良为负责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工作的副总裁。一个月后,北汽绅宝纯电动车开始销售。另有消息指出,万向集团欲联合跑车制造商VL公司收购陷入破产危机的美国豪华电动汽车品牌菲斯克。此外,日本四大汽车制造商将联合出资新建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电动车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更多的竞争反而将推动特斯拉积极创新,给整个行业带来信心,并拉动电动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战场

         事实上,无论特斯拉和宝马谁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宰者,中国市场都成为它们的共同目标。目前,特斯拉也在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并准备公布财报时推出“特斯拉的中国战略”。此外,宝马i3电动车将于2014年上半年在华上市。

         据中汽协统计,2012年国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103.9%。而在美国,今年上半年混动及电动汽车销量增幅达到23%,共售出287000,突破历史新高。由此可见,中国电动车销售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尽管如此,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销售中的比重仍然很小。这体现在,私人购买者对电动汽车还是没有十足的信心。以日产大力宣传的电动小汽车聆风(Leaf)为例,尽管实施了积极的营销活动,聆风2012年仅吸引了9819名客户,还不到年销售目标的一半。这令日产首席执行官戈恩“非常失望”。


前路漫漫

         对于各大车企巨头来说,充电难题仍在是制约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宝马为例,车库、车位等“i3标配”决定这款车仍然是中高收入环保人士的范围之内。

         从现实考虑,当前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不明;电池技术约束,主要是续航力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客户消费习惯;电池制造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明确。

         比亚迪去年在深圳正式推出其混合动力车型F3DM,但是全市只有3个充电站,而且这些由国家电网建设的充电设施不能对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而日产中国投资部副主席中川恒彦表示:“我们的Leaf电动车在这些充电站不能充电,因为插头制式完全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一些能够对各款电动汽车通用的充电站。”

         这也成为全世界同样一个突出的问题。诸多难题下,决定了电动车距离普及之路仍然遥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