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售后管理中的“柔性”

作者:
周顺
时间:
2014-12-22 15:01:15

所谓“柔性”,即快速变化以适应需求,“快速变化”四字贯穿始终。汽车行业在生产制造领域已经高度诠释了“柔性”的意义:产品线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及柔性生产计划助厂家能在同一生产平台变换加工方式,不仅可满足车型多样化的生产及装配,同时大大降低交货周期以适应不断上升的产能压力。新华信认为,将“柔性”思维从生产制造领域植入到售后管理领域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随着汽车服务业从机会驱动时代进入资源驱动时代,柔性化的体现需要从升级现有资源开始。车间局域网络化,有效规整检测设备、维修工具及仪器的布置及动态维护;实现机电维修、四轮定位、总成维修等各工位间信息资源共享,随时调整针对性的维修解决方案;检修设备智能化,目前虽早已摆脱了过去“望闻问摸”的粗糙判断方式,但对人工的依赖性仍居高不下。当面临多车型、高强度的派工任务下,操作误差、工时延长接踵而来,设备智能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技师疲劳维修、自动转换多款车型下的技术要求以帮助技师诊断、降低误操作带来的高返修率。

其次,实现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柔性化,体现在人员的一专多能,且不局限于服务顾问。

倘若将每个职位比作生产线中的每台设备,一专多能的人员如同制造领域中的加工中心一样,能同时转换多种功能角色;部分技师具备维修多款甚至是全系车型的技能,有助于盘活整个派工流转和应对临时性的人员配备空缺;交车员除了对保养项目、旧件情况了如指掌外,同时对车主驾驶习惯、新车上市信息等有所了解,以相应提供驾驶建议及满足部分爱车族的驾控乐趣,在售后流程最后的环节中延续对用户的关爱。

最后,柔性化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从售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现场管理着手。派工制度弹性化,从技师的技能等级、维修经验、擅长车型、维修节拍等多种维度中寻找出适应当下进厂台次的一种或是组合式的派工方案,并且随台次的变化相应调整,保证工位流转的顺畅。

职位关联紧密化,针对的是经销商在各个环节人员配置齐全,但职位间的独立性易阻碍对用户需求的传递,紧密化才能实现最终的保养建议、保养效果能紧跟用户的需求变化。紧密化离不开售后管理系统硬件上的提升,以及员工间默契度在软件上的保证。

绩效考核多元化,这是由弹性化的派工制度衍生而来的。改进以往简单以台次、工时论英雄的考核制,划分为包含台次、工时的静态考核部分及包含工种难度、操作规范程度、维修技术创新等动态的激励部分,有利于提升技师作业中的内驱力和维修质量。

总的来说,“柔性”回归到了哲学的普适性范畴:世间惟一不变的即变化本身。但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要真正做到在售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随用户需求而快速变化和应对、提升整体的维修效率和质量,将“柔性”二字用到实处,还有很多的工作有待落实。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网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