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杂志记者李秋报道)今年9月的车市,有惊喜亦有隐忧。受季节性需求上升影响,9月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但同比增速呈现明显下滑,销量同比增速仅2.47%,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其中,乘用车市场增势良好,销量达到1415.5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2%。SUV和MPV细分市场增长仍然明显,均超过30%。而轿车销量增速低迷,仅为3.9%。同时,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仍为负增长,增速下降14.2%。
商用车市场仍旧低迷。1-9月,累计销量为284.5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前8个月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货车板块,产销分别下降7.7%和8.4%。
9月车市值得高兴的事儿是,在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止跌回升;持续下滑的汽车出口有止跌迹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增近三倍,这些都给失色的9月车市增添了不少色彩。
综上所述,我们给9月车市的判词是,“金九”虽成色不足,但不乏亮点。最重要的是,趁年底冲量,自主品牌有望维持恢复性增长。
如今,激烈的9月汽车市场争夺之战虽然已结束,但并不意味着之后的汽车市场会趋于平缓。
在此之前,为了抢占“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品牌积极行动,一方面积极投放新车,自8月以来上市新车不下30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促销。随着大量新车入市以及价格充分调整,从10月起的年底旺季,车市可望重启增长势头。接近年底,各大厂家只会采取更多的活动与措施来促进自己的销量。
而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0.2(2001年增长水平=100),较上季度稳中微降,景气指数表明汽车行业保持稳定运行。
据悉,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增长放缓,汽车零件出口增速回落,汽车行业库存压力继续加大;汽车产品出厂价格跌幅收窄,汽车行业利润总额仍处较高水平;汽车行业税金总额和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增速回落,回款压力有所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放缓。
2014年三季度,反映汽车行业运行所处冷热程度的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83.3,较上季度下降3.4个点,位于“绿灯区”下边界线。
★ 聚焦热点
◎自主车企获喘息机会
2014年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和同比均呈小幅提升,共销售65.36万辆,环比增长19.89%,同比增长6.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54%,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这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后首度回升。
热点解析:实际上,中国品牌乘用车回暖主要体现在SUV、MPV等车型上,轿车部分仍然持续走低。此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销量的季节性变化。9月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传统旺季,大部分汽车品牌都处在上升期,自主品牌出现回升势头也符合往期规律。
当下,自主品牌汽车最迫切需要的是媒体加大对中国自主品牌正向宣传的力度。如中国汽车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所言,目前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进步巨大,研发流程已从模仿式的逆向研发转为自主的正向研发,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日前的信息发布会上,董扬又一次呼吁,政府机构也应担负起责任来,“所有花纳税人钱的机构都应支持自主,用自主的车。”
◎新能源汽车狂奔
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实施一个多月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开始暴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747辆和22258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775辆和15905辆。
从季度的统计上看,今年一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1.8倍和1.6倍,二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2.7倍和2.9倍,三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3.9倍和3.8倍。
热点解析:今年多种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落地,并打开市场竞争壁垒,有效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前颁布的利好政策已经形成叠加释放效应,加上9月免购置税政策的直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已经非常接近消费者接受的底线,政策因素和成本降低的双驱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开阔的成长空间。同时,前三季度的销售佳绩,也预示着我国新能汽车产业将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
不过,我们也要警惕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一些地方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投产和实现效益并不容易,巨额资金的重复性投资并不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好方式。(来源:汽车人杂志 作者:李秋)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网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