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好玩的故事。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可是,搞破坏的人居然将螺丝也下掉了,没有螺丝备胎再多也装不上去!
教授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正是这种狂热,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持续动力。这个故事只是再一次告诉我们,你不狂热,你所带领的企业可能无法生存;也只有狂热,我们才能以一种近似快乐的心情,接受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可能没有哪一家企业,愿意被定义为“偏执狂”,毕竟,这个社会,疯子越少越好。不过让人尴尬的是,通常被认为是疯子的企业家,他们的创业很多都能获得成功。典型者莫过于乔布斯,还有当下红透全球的特斯拉教主埃伦•马斯克,在中国,吉利李书福也能划归为此列。
但作为一个商业主体,企业要做“偏执的疯子”可能不太适合,如果可以做一个“创新的疯子”,是否会予以考虑?
市场无情。要在真正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不是简单讲点中庸就能够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年轻企业而言。不管这一观点是否具有“普世”意义,至少在汽车行业,东风日产的10年践行,目前看来是成功的。即使早已跨过生存的门槛,但打破常规思维的破坏性创新,往往能够解决市场竞争中的复杂问题。即使在未来,这也将成为东风日产的不变法则。
“我们用创新的方法,又用一些创新的做法。”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如此说,“包括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追求更高效率的做事方法创新等。”
很简单,是不是?事实上呢?太多的同行,将东风日产列为“头号对手”,也用了太多的方式(正当途径或者非正当)去模仿,最终却不得其法。
DNA的引导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创新可能只是工具,而对东风日产来说则是深入骨髓的DNA。在这种DNA的驱动之下,东风日产对创新有着疯狂般的执着。
在外界看来,最能体现东风日产“疯狂”创新的,无疑在市场营销领域。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东风日产做出了许多外界看起来比较“疯狂”的创新手段。
2008年,当行业还在为渠道下沉带来的利与弊争论不休的时候,东风日产已经开始把全国划分为10个大区,推进区域差异化的营销策略。2012年,东风日产在此基础上再度大刀阔斧地改革,把全国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区域,成立地区营销部。为了不让地区营销部仅仅成为总部和区域之间的联络站,东风日产还大胆地把各种管理权、决策权和财权下放,让地区营销部成为可以独立作战的“集团军”。
作为东风日产南区营销部的负责人,洪浩对企业这一大胆创新之举深有感触:“我们做一个大型媒体、顾客试驾活动,在以前光是走审批流程就要超过一个月;现在从立项到执行只需要15天,效率提高100%。”
而在东风日产内部,创新的成果更比比皆是。以制造创新为例:线侧货架在许多汽车企业广泛应用,即在生产线旁安排专门的货架放置对应工位所需的零部件,装配工人只需在三步之内即可拿到相应零部件。但是,它也存在占用车间面积、加大人员培训难度、批量生产品质稳定性难以保证等负面效果。
对此,东风日产创新性地提出“生产线成套部件供给”机制,根据车辆生产进度和实际车辆生产顺序,让集配区域的物流作业人员按照指示拣取某一辆车所需要的一套零部件,由物料小车完成零部件在集配区域和生产线之间流转。这一创新使现场少人化、设备简单化、作业自动化,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真正让业界惊讶的,是东风日产的人才梯队。
“无东风背景、无日产背景、无汽车行业背景”。在一般的HR眼里,这样的“三无”人员在东风日产体系内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然而,东风日产却反其道行之。主管市场销售的杨嵩、主管数字营销的郭伟等人,这些来自IT、家电甚至快消行业的精英,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具备了国企的严谨情怀、外企的专业视野、民企的灵活高效,东风日产拥有独树一帜的人才氛围,一改合资公司中高管多由中外两方委派的惯例,让“三无”人员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然而,仅仅是“三无”还不能满足东风日产快速发展的动力需求。凭借“内育外引”创新人才战略,东风日产不断完善招聘流程和标准,建立适合东风日产的胜任力模型及人才评价体系。
针对高级人才,东风日产开展了“海豚PRA育才计划”,打造一支由技术领军人才、高技能现场改善人才和富有领导力人才组成的关键人才团队;针对应届毕业生,东风日产制定了绿色成长计划,由资深员工担任导师,使应届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和企业人的转变。
作为一个有着近2万名员工的企业领导,任勇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对员工想法的了如指掌,甚至能叫出很多基层员工的名字。在他看来,员工可以直接与高层交流,高层要随时倾听底层的声音,才能做“有人气”的管理。事实也是如此:通过扁平化的创新组织架构,东风日产从一般科员到总经理之间不超过5级。这正是东风日产能一直保持让业界瞩目的市场反应速度、高水平的决策能力和高效率的执行效率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世界的
东风日产用10年时间,就站在了市场的制高点上,这个时间周期,远远超过于那些比其更早成立的合资同行。企业的创新基因,正在被媒体无限放大。但东风日产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其要PK的正是自己。通常,站得越高,一不小心,就会跌得越惨。
任勇给东风日产谋划的未来走向,是一个明确的定位——“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公司”。
两个看似矛盾的因素,可以理解的层面会有很多。比如,完全集合国际人才做中国品牌;比如,致力于成为跨国品牌的全球出口基地……但是,这些都不符合东风日产的个性,其要再次创造出行业的标杆。因为东风日产的“疯狂“,就是在于永远抢吃第一只螃蟹。
事实上,任勇给自己上述那句话还加了一个强势的定语——“彻底”的。
“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彻底的态度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生活。彻底本土化的态度,就是对消费者的尊重。”
举例来讲,中国的城镇化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在城镇化过程中,汽车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所有的这些都是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红利所带来的机会,作为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来说,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带动自己的发展。”
信息量太大?没有关系。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讲,所有的战略不外乎会分解为“人、财、物、产、供、销”六大因素。只要在这些要素上,实现彻底的本土化,就将拥有愿景实现的条件。
一个被挖掘出的新信息是,东风日产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可到日本或者日产的全球其他基地发展,而不久,或许就会有这样的举措。如若这一天到来,将会是中国汽车国际化在人才领域的突破。
相比于这样的期待,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东风日产在营销层面的再度“领先半步”,这一直也是企业的优势所在。
就在去年,东风日产面向全社会精英正式推出“精英创富战略”,东风日产作为天使投资人,为个人提供资金及运营支持,建立全新渠道网络模式东风日产“精英店”,个人只需出资50万至60万元。
而2013年,东风日产对传统的销售模式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牵引式营销变革,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为经销商的库存松绑,从根本上扭转了“自上而下分解销量目标”的传统产销模式。变革的核心,在于不再给经销商下达销售任务,而是由经销商根据当地的市场环境,主动上报销售目标,厂家则根据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东风日产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坦言,尽管东风日产品牌力不如市占率,但是东风日产在市场营销上的创新弥补了品牌力上不足。经过半年多的试水运作,“牵引式营销”所达成的销售业绩,不仅让东风日产获得更高关注度,更将对在整个国内产销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我觉得我和我们的团队的收获远不止是卖了多少台车,这是结果。而中间我们做这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的系统和模式,对我们的未来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杨嵩透露,营销有着大学问,东风日产也并非顺风顺水,就像在二级网点发展上,在数字化营销领域,在保有车主海量数据的挖掘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
无论如何,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最复杂、最多元的汽车市场,通过独特的营销若能俘获更多不同用户的芳心,在全球都是值得尊重的事情。
“立足本土化的国际公司”,从现状来看,合资自主品牌启辰将会是最直接的呈现者。从诞生之初就不被业内看好的合资自主品牌中,启辰却成为了一匹黑马。从2012年3月首款车型投产开始到第10万辆下线,启辰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创造了国内汽车新品牌最快成长速度。
不同于其他企业在此领域对产品的看重,东风日产更为关注的,是将10年合资所积累的体系力与技术力运用于此,同时并不照搬。
具体来讲,过去是日产定义完了技术平台,东风日产将其中国化,而现在,东风日产要全流程去建设整个体系,以启辰作为依托,培养本土研发团队。
“在自主品牌(启辰)业务上,我们通过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全价值链来发展启辰。实际上从市场调查开始,商企、开发直至营销体系上,启辰均和尼NISSAN牌分开。在过去平台和现有技术上进行整合,有利于实现启辰的快速发展,并反过来推动NISSAN品牌的技术提升、降低成本等。”任勇说,“对于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合资企业培养从试调开始全价值链的体系,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实现顾客价值品牌差异化、品牌性能差异化,这样两个品牌就能形成互补关系。
对东风日产而言,启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合资自主品牌,更是东风日产这个企业进行创新和超越的平台。这或许会在新10年创造更大的惊喜。而有关“人、财、物、产、供、销”的创新之举,都将在这一平台上得以集中实现。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在最近日产汽车成立80周年之际所举办的“Nissan360”活动中,启辰高调亮相日产全球产品“大家族”,与英菲尼迪、日产和达特桑品牌旗下众多日产车型一起,接受全球参观,成为日产汽车史上的最大突破。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的培育下,我相信一些世界级的企业也将会在启辰这个平台诞生。”任勇之语,已然是一个强烈的暗示。彻底的中国化,就是世界的,国际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汽车人》杂志。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