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 作者 詹国枢
2017年4月1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一天,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类新区,已经设立不少。中央下达文件,显然不止一次。
然而,这一次,大不同,非常不同!
请注意以下措辞: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细加推敲,三个定义,字字千钧,非同小可!
其一,查查远近资料,中央决策达到“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这“三高”提法者,近些年来,几乎没有!
其二,自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全国相继建立18个“国家级新区”,包括著名的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然而,迄今为止,能与深圳、浦东相提并论者,惟雄安新区也。
其三,“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提法,几十年来,从未有过。
如何解读中央此番动作深意?
当然只有也必须从中央文件入手。
如此重要的文件,关键提法,必然由总书记的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局亲自修改、审定。
这是毋庸置疑的。
故,一字一词,必大有深意存焉。
先来说“千年大计”。
过去,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百年大计。
百年,倘从时下算起,到21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来业已成真!
千年,如果大体一算,要到3000年!那实在是太久远太久远矣!
如果不是涉及国家极其重大、极其长远的事宜,绝不会如此措辞!
结论只有一个,这将涉及国家行政首都的定位、扩张,或者迁移!
有学者将此番“雄安新区行动”解读为“声东击西”。
声在东边的通州,落在西边的雄安——本次设立雄安新区,未来的一大使命是分担首都功能,明确雄安为首都副中心。
也就是说:
通州,将成为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则成为首都副中心!
此说法有道理吗?
我认为很有道理。
设立雄安新区,到底目的何在?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其中之一——智慧城市,之二——生态城市,之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之五——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之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注意,以上五条,条条皆与首都功能定位密切相关!
而且,提法是“城市”,并非“新区”!
首都副中心一说,不亦题中应有之义乎?
再来说“三足鼎立”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新设近20个国家级新区,惟雄安新区明确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这就意味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将南与深圳相望,东与浦东呼应,踞中国之北而三足鼎立矣。
还是来看习近平讲话吧。
关于雄安七大任务中的其余两项是:之三——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之七——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仅此两项,只要进展顺利,就足以与深圳、浦东成“三足鼎立”之势矣!
关键就看如何投入,如何运作,如何抓住机会了!
目前,深圳面积1996平方公里,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而雄安新区远期规划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
“三足鼎立”之说,丝毫也不勉强。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设立雄安新区消息发布同日,远在深圳的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亦被宣布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并提名省长人选。
许君此行意何如?路人一望便可知。
昨天,一位网友在老詹公号留言:最近,雄安新区被党中央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前就是教育也才说百年大计,如今这般定位,实在太高,詹总有何独特解读?
看了网友留言,遂有以上解读。
由中央国务院一纸文件而解读出两件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如此解读,是否牵强附会,敬请网友评判。
中央文件措辞,一向极其严谨,倘若连这么两个如此明确的信号都读不出来,老詹这碗吃了几十年的新闻饭,岂不等于白吃?
当然,发布文件是一回事,如何落实文件,又是另一回事。
千年还长,我们且尽情畅想,举目遥望。
(本文作者詹国枢,,转自公众号码字工匠老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