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常伴父母左右的愿望仍然显得过于奢侈,但有了“天地童行”、“安全童行”,有了更多践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的企业与爱心人士,留守儿童的希望就不会太遥远。
◎ 《汽车人》记者 管宏业
对于全国超过6000万名留守儿童来说,这或许是六一儿童节里最好的礼物。
“今年,我们将选择一批品学兼优、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孩子,把孩子们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实现孩子们和父母见面的心愿;此外,还设置了丰富的亲子夏令营,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一汽-大众品牌“中国新未来行动”战略发布会上,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董修惠的承诺,赢得了场下热烈的掌声。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以往的那种绝对赤贫越来越少,但在城镇化过程中,新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据全国妇联统计,截止2015年,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万人,占儿童比例21.9%。也就是说,每五位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这一接近英国人口总数的庞大群体,已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承受者之一。
这6000万留守儿童中,据民间组织调查,约有1800万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到2次;约有900万孩子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父母!在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里,他们成了缺乏父母关爱的事实上的孤儿。
去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发生了令人痛心的4名儿童自杀身亡事件。自杀的原因不是贫困,杀害他们的真正凶手,是亲情的丧失和社会的撕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
造成留守儿童悲剧的原因有很多: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排斥外来人口的管理体制……我们无力去扭转,但我们有能力去抚慰受伤的心灵。
同样是来自贵州的演员孔维讲述了自己投身儿童公益事业的历程。她说,现在农村学校最紧缺的不是捐款,甚至都不是钱,而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没有老师,再好的校舍不过就是石头房子。
孔维的话,深深触动了一汽-大众。董修惠说,山区的教育要想真正实现改变,关键在于优秀的教师资源。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孩子,只有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未来。今年一汽-大众将联合传梦公益基金的“资教工程”,从过去的硬件投入转向对教学软实力和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汽-大众“中国新未来行动”公益战略中,在原有“儿童安全行动”、“中国新未来行动”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天地童行”公益项目,全面聚焦儿童领域,着力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儿童安全、教育、出行等重大问题。
首先,一汽-大众联合传梦公益基金的“资教工程”,从过去的硬件投入转向对教学软实力和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未来三到五年,传梦基金计划完成对100所学校的“资教计划”,其中,2017年计划完成10所,一汽-大众将捐资其中的5所。“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一汽-大众非常愿意将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我们把这一项目命名为‘希望童行’”,董修惠说。
其次,一汽-大众将联合南方航空,充分发挥各自有天上、地面的交通优势,把孩子们通过飞机、汽车,天地接力的形式,送到他们父母打工所在地,实现孩子们和父母见面的心愿,这一项目命名为“天地童行”。
第三个方面,就是儿童交通安全。董修惠说,对于一家车企而言,关注乘车安全尤其是儿童乘车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一汽-大众将与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展开深入合作,在全国的10个城市,开展300堂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课堂,通过多个渠道,切实将儿童交通安全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这一项目叫做“安全童行”。
2017年,正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开展“中国新未来行动”第十个年头。董修惠说,站在十年新起点上,一汽-大众将把“希望童行”、“天地童行”、“安全童行”这三大创新公益项目,统一整合为一个更大、更全面、全新的“中国新未来行动”,打造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公益生态圈”,正式开启一汽-大众CSR3.0时代。
“我们希望,这个公益生态圈,不止有一汽-大众的千万名用户、数万名员工、经销商的参与,还有更多的企业、机构甚至个人加入进来,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公益桥梁。”董修惠说。
对于全国超过6000万名留守儿童来说,能够常伴父母左右的愿望仍然显得过于奢侈,但有了“天地童行”、“安全童行”,有了更多践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的企业与爱心人士,希望就不会太遥远。(《汽车人》记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