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伟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总装车间生产值班长
金志伟总说自己现在的成绩得益于上汽通用强大的体系力,他评价自己只是一个“领头羊”,牵头执行各种制度,带领大家向前冲……有时候可能并不是自己本身在发光,而是聚光灯照在了身上。
◎ 《汽车人》记者 吉盼丽
五月的武汉城,天边第一缕亮光出现时,标志着金志伟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对于早起加班,他早已习以为常。
金志伟告诉《汽车人》记者:“早晨六点半到下午六点是我的工作时间,作为生产值班长,每次都会比普通工人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车间,对现场进行一个整体检查和把控,尽快完成交接班工作,保证车间准时正常运转。”
这位在上汽通用工作7年时间的青年坚信,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只要做好每一天,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职位在等待你。
事实证明,好的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上汽通用汽车投资70亿元、占地3500亩的武汉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已在烟台东岳基地工作5年的金志伟,当即被领导委以重任,携妻带女举家搬往武汉,毫无怨言,成为第一批支持武汉基地员工,并且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创造了上汽通用旗下工厂生产记录。
不到一分钟生产一辆车
出生于1986年的金志伟,哈尔滨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毕业后,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汽车行业。从普通员工做起,再到班组长、生产工段长、项目工程师、工程主管、生产管理……总装车间的每一个岗位,没有他不熟悉的。
调到武汉支持新基地建设,金志伟是不二人选。在这里,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高点。
2016年,武汉基地主要生产的别克新英朗、雪佛兰科鲁兹的热销,在产量、质量的双重压力之下,金志伟带领总装车间落实“一秒行动”项目,对生车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进,顺利实现产能爬坡,达到了每小时67辆的节拍率,完成了421,798辆生产任务,创下上汽通用旗下工厂年度产量新纪录。
这一场仗打得漂亮。金志伟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上汽通用企业强大的体系力,他评价自己只是一个“领头羊”,牵头执行各种制度,带领大家向前冲……有时候可能并不是自己本身在发光,而是聚光灯照在了身上。
“职业生涯中能有这样一段经历,是一件幸运的事。有些人或许一辈子也赶不上这种机遇。”在他看来,武汉基地作为上汽通用全国制造体系最新的成员,汇聚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人,正在焕发着初生的活力。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执行力”是关键
对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来说,金志伟认为这一记录的创造最关键的是,上汽通用强大制度体系下的“执行力”文化,确保了团队每一个人能落实好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他介绍,目前武汉基地总装车间的一个班次有7个工段长24个班组长240多个操作工,维修和工艺人员除外。300多人的协作团队,如何确保每人每天都能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呢?
首先是真诚以待,将自己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段长班组长,现在有很多基层管理者都是晋升上来的,需要进行培训,而这些都是金志伟曾经经历过的。他愿意手把手地传帮接代传下去,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一个人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其次以身作则,这样下属就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也是他每天之所以提前半小时到达车间的原因;第三是要学会沟通,沟通是落实执行力的前提,做好横向、向上、向下三个维度的沟通,这样精益制造体系的要求才能落实到现场。
同时,金志伟还因人而宜,工作之余,组织大家爬山、骑行、打球以及开展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释放工作压力之余,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以情感的方式和大家拉近距离,对他产生充分信任感。
金志伟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楚的规划。“保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成为一名汽车和制造业出色的经理人。” 现在一切都是为这一目标做准备。
员工归属感
硬币都有两样,平均26岁年龄层敢闯敢冲敢拼搏的同时,也让金志伟在管理上面临了不少困难,如员工的流动性大、流程执行不到位等。金志伟为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员工沟通、家访,不仅深入了解员工的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也推动家庭成为员工积极工作的支持力量。
“一些员工申请离职,并非难以弥合的矛盾,有的是因为外部环境,有的只是生病请假……在交流中,不但要发现原因,还要找到解决办法。”金志伟说。他曾发现地盘线一位员工有离职倾向,在家访后了解到,该员工与合租人并不相熟,觉得生活孤单;他立刻与车间沟通,调整这位员工的宿舍,帮助他参加企业活动,使其很快融入企业、融入团队,找到归属感。
类似的事情还有太多,对于他而言,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要举例的话,真的太多了。一直是这么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说。”
按工作量算,金志伟绝对属于劳模级别。他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工作上,最繁忙的时候,每天工作15个小时,并且是连续作战,持续时间长达20天左右……
人如其言,金志伟对工作的热爱就像他微信状态的“标配”——“撸起袖子、加油向上”的表情符。这也是他给《汽车人》记者的印象,个头高、话不多,不煽情、不修饰,但思维清晰,表达有力,踏实上进。(《汽车人》记者/吉盼丽)【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63.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