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中国车业应适当务虚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4:51:18

中国人是以务实而著称的。在当今世界中,没有比中国人更能体会到务实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没有人比中国人对于“速度”二字更加敏感。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理念层面则是对实际效益和发展速度的追求被各行各业奉为信条。

中国汽车业也不例外。

相反,按照我们的眼光衡量,跨国汽车企业经常“不务正业”。在不久前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商品展览会上,汽车业成为了主角,各种新科技集中登场,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名词在这里成为了现实。同样是在不久前,针对新能源技术路线,特斯拉CEO和丰田展开了一场口水战。

在这些领域内,是很少看到中国汽车企业的身影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汽车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并不能支撑在这些新科技领域长期高额的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这些10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有可能规模量产的事物很少在中国汽车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

是的,从现实角度来看,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新能源技术,短期内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等待克服。譬如中国的路况很难实现无人驾驶,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个人隐私安全进一步面临挑战;在石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100美元的基础上,新能源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强制性节能减排要求。

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各大车展上看到中国各家车企推出的概念车以及新能源技术等,但真正“出位”、大胆的并不多,能够真正把汽车业未来考虑进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尽管我们的汽车企业确实从规模和实力上都无法与跨国巨头相提并论,但是思维意识的落后将从根本上导致中国汽车业仍然在长时间内处于追赶的状态,而这又与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目标相悖。

所以说,那些看起来有些矛盾的事物最终却达成了统一,只有长期的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汽车企业的比拼是一场长跑比赛,并不是100米竞速。现在,中国的汽车企业过于关注这100米的结果,而忽视了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由于对速度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忽略其质的提升。

事实上,这些全新的领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众所周知,我国汽车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在大家都相对陌生的互联网智能时代以及新能源技术层面,我们仍然有机会明显缩小差距。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在汽车智能方面也大多是与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譬如通信企业、互联网巨头。苹果和谷歌就分别打造了自己与车企之间的联盟。中国汽车企业同样可以效仿。

在新能源领域,曾经以电动车梦想起家的比亚迪最终走上了传统路线,这或许让很多中国车企看清了新能源在中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只是新能源需要车企持续长期的投入和发展。

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并最终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中国汽车业离做强也就不远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具体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思维意识上发生转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这方面可以成为一个楷模,现在已经很少露面的他认为自己现在主要任务就是“感悟世界,研究未来”。虽然这个草根创业人曾经靠着“疯狂模式”才杀入汽车市场,但是,他现在的一些话往往很有启发性。对于各大车企的掌门人来说,在农历马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确实是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什么才是汽车业的未来。(文| 安丽敏)

【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原创,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