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方雾霾天气频发,为国Ⅳ的尽快实行起到了推进作用。再三被推迟的国Ⅳ排放也在环保压力下,被提上日程。
从2013年7月1日起,全国开始分车型、分区域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从那一天起,各个地方政府也摆开了架势,争先抢入国Ⅳ时代。而在推进国Ⅳ排放标准方面上,地方政府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
国Ⅳ排放标准之所以被再三推迟,阻碍它如期实施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实施条件一直不成熟。
这其中牵扯到产品技术、油品升级改造、尿素的配备等多重因素。如今,经过层层闯关下来,剩下油品和尿素的配备,似乎成为阻碍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最大障碍。
那么,现在进入国Ⅳ时代的这些省市区域,是否就已经解决了这两大制约难题呢?答案依旧是否定的。可以说,现在推行国Ⅳ排放标准的区域,其实施条件依旧是不成熟的。
此前,本报对国Ⅳ实施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市场摸底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失望,即使是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在国Ⅳ柴油和尿素加注点等配套设备的准备上几乎是空白。而此前,成都等城市有传出会如期供应国Ⅳ柴油的,至今,在市场上却仍旧不见国Ⅳ柴油的踪影。
对此,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当地政府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了响应‘上面’的号召,盲目推行国Ⅳ,形式主义大过现实节能减排的意义。最终损害的是用户和厂商的利益,造成国家财产流失,社会资源浪费,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表现。”
此外,国Ⅳ柴油排放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是中国缺乏一个权威部门去研究实施国Ⅳ排放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对其进行统筹监管,对这件事负责。有关业内人士举例道,比如美国环保部,不但有权要求不达标的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也有权力对油品不达标的加油站做出处罚或不能再销售等决定。
环保部门、工信部、公安等诸多部门各自为政,每个部门都只能管自己部门的事情,对其他部门没有约束力。在推行国Ⅳ排放上,这些力量是分散的,根本没有形成合力。而地方政府也根本指挥不动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垄断炼油企业。所以,油品升级和国Ⅳ柴油排放升级一直是脱节的。
从实施日期一再推迟,到现在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在实施条件和检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推行国Ⅳ,事后对国Ⅳ实施的后续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而要达到的节能减排目的,最终也将沦为“皇帝的新衣”,不见踪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