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小安跑两会系列】之 大佬声音 听委员李书福聊汽车那些事儿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4:51:27

在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李书福有点儿惊讶地出现在媒体面前:“怎么这么多人?”跟在一边儿的吉利媒体总监杨学良解释:“媒体都有采访需求。”

 

李书福.jpg

 

作为政协委员,李书福这次带来了3个提案,《关于改革出租车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提案》、《关于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提案》、《关于给予民办高校公平待遇的提案》。其中,以出租车为重点。

为了充分了解情况,李书福32日到北京后,专门打了一辆出租车到驻地。一路上,他向司机详细了解了出租车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和弊病。

“司机跟我说他每天都要开10几个小时,这怎么受得了啊,而且这简直就是犯罪啊!在这样的体制下,每个出租车司机都是在犯罪。而且司机跟我说,他每天回到家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这样家庭不和谐嘛!”

李书福认为,当前的出租车管理体制下,不仅司机不满意,乘客不满意,其实出租车公司老板和监管部门也都不满意,因此必须要改革。他甚至还跟一个黑车司机聊了一会儿,当得知这名司机以前是开照相馆的之后,还打趣说:“哦!那跟我是同行!”

几番交流了解下来,李书福认为最佳的方式就是交给市场,无论是出租车的数量还是选用什么车型,都由市场说了算,政府只制定好标准做好监管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对李书福来说,没有比“市场”、“放开”这几个字眼更动人的了,因为这意味着公平竞争,而他“不怕竞争”。

前不久,一场关于合资股比是不是放开的讨论,让支持放开的李书福被戴上了“汉奸”的帽子,这让他很不爽,在被问到自主品牌怎么进入出租车市场时,他主动谈到了股比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的根本争议是一样的。

 “我认为50:50股比应该要放开,外国品牌就是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就是中国品牌,而因为50:50的股比,所以中国的资本要为这个合资公司讲话,就要投放当地生产的出租车。这无异于打着当地本土企业的旗号为外国企业提供着服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他看来,“国企应该和民营企业一起和跨国车企竞争,而不是联合跨国车企和民营企业竞争。”

关于股比放开会不会也受到冲击之事,李书福言道:“我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出发的,而不是某个企业的角度。”

其实,现在李书福已经不再具体管理一些企业的经营工作,他更愿意回答一些跟汽车相关但题材宏大的问题,而他的思考方式更是独树一帜。仅仅为了回答如何提高沃尔沃的中国市场份额问题,他讲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消费者心理的5个层次。这个按照常规路线应该讲讲具体战略的问题,被李书福演绎成为了一幅汽车消费心理变化图。

在他看来,刚改革开放时,人们是喜欢买用来炫耀的车;后来有了钱,但又不知道什么车好时,喜欢买贵的车;再后来,对车有了朦胧的意识,明星坐什么车就买什么车;还有一个阶段是对车内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认知,认为车里面有味道才是新车,否则有可能是翻新的。最后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真正走向成熟并且返璞归真了,并且有自己个性的消费追求,很清楚什么人开什么车了,这个我就不想讲太多了,你懂的。”

言下之意,沃尔沃更是适应当前时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尽管他说自己也不能预计什么时候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达到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但他说:“大的趋势就是这样,我对此充满信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李书福不断地在强调,“我不是贬低中国消费者的意思啊,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你们不要曲解我的意思。”他这样强调是因为,曾经有报道说李书福说“吉利造出特斯拉很容易”,就被网络上的口水淹没了,这一次李书福谨慎了很多,“你们听清楚啊,我说的是,特斯拉作为一个企业,它和它的投资人到目前为止是成功的,未来是不是成功不一定,他采取的技术路线是不是就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这个也不一定,是不一定啊,我可没说特斯拉不成功。”

这个曾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车企高管,现在越来越害怕外界的误解,因为他已经被误解了太多次,尽管很多时候都证明他是正确的。

33日下午,政协会议开幕前,李书福一脸轻松地走向人民大会堂,在被本报记者问到怎么看待智能汽车技术浪潮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沉吟了一会儿,说,“我们都是有机会的。”而在两个月前,他刚刚分享过自己对这一领域的感想:“汽车已经进入了3.0时代。”

说真的,这个有点哲学家色彩的企业家到底在想什么,是我最感兴趣的。(文| 安丽敏)

 

 



【声明】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313日出版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同时敬请关注《汽车人》微信号qcr555以及《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微信号qcdb999为您带来的最新“两会动态”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