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聚焦“两会” 车业走向预判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4:51:28

很多看似与汽车业不相关的行业和热点,背后都与汽车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年的3月份似乎就是“两会”时间,对于汽车业来说,对于“两会”的态度分为两派。一派是有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那在这期间一般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派是企业内没有参加“两会”的人员,对于他们来说,“两会”可能还不如随后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更重要。

然而,在当前汽车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企业也需要具备“两会”的大思维,忽视这些宏观的因素,带来的尽管不会是短期内的销量影响,但是有可能会造成战略方向上的失误。

从去年开始,中央政府对改革的决心已经显露无遗,同时,环境污染造成的雾霾天气再度成为社会热点,交通拥堵也在成为各个大小城市的顽疾,这一切都与汽车产业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同样,还有积极的方面,城镇化的建设、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都承载着汽车业增长的基础。

因此,很多看似和汽车业不相关的行业和热点,背后都与汽车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两会”正是各种宏观政治、经济讯息高度集中的一个契机,从中可以发现未来的方向、或者发展的机遇。

 

车业须从内突破

汽车业就像是被施了一个魔咒一般,它的发展总是与各种问题和质疑相伴,越是发展得好,相应地反作用力就越大。2013年,中国汽车业实现了年产销2000万辆的突破,但在一轮又一轮的雾霾天气中,一场汽车业是不是雾霾天气“始作俑者”的争论也不断升级。

在近几年,汽车业与空气污染的话题曾经数次成为热点。这也只是汽车业发展与社会发生冲突的一个缩影,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汽车业再次站到了世界之巅,超过20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在让业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汽车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2014年,这也是汽车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在更长远的未来,这更是汽车业的一个终极命题,那就是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

而空气污染只是汽车面临的困境之一,按照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的总结,汽车业发展面临的三大命题就是节能、环保、安全。能源困境、环境、交通事故、汽车文明、交通拥堵等等问题,都让在短短十数年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不堪重负。

在一个公益广告片中,先是丛林中传来阵阵鸟叫,接着转为阵阵嘈杂刺耳的汽车鸣笛声。所配解说是:您是喜欢这样(前),还是喜欢这样?汽车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苦恼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很多人甚至因为汽车患上了“路怒症”,只要开车就烦躁不安、暴躁易怒。

这些当然并不是汽车本身的错,只是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一个矛盾阶段,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汽车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可以罗列的消极影响还有很多,但是汽车业不能在这些挑战面前停下脚步。张小虞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些问题不是阻力,是推动汽车业发展的动力。”因为纵观所有车企的终极研发目标都是瞄准零排放、零能耗、事故零伤亡,这表明,这些社会问题的压力也在推动着汽车业不断进步。

只是在终极目标实现之前,汽车业要面对的挑战不会消失,汽车业只能“戴着镣铐起舞”。

 

“两会”昭示新机遇

“改革”、“新政”在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进入到2014年,这些词汇有望转化为真正的落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国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现在该啃“硬骨头”了。这不是一个寻常的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会出现大的变动,李克强曾经强调过GDP增长对于就业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较高速度的GDP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而对汽车业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因为改革就意味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各类新技术都可以快速地应用到汽车上,按照未来汽车的设想,零能耗、零污染、零事故都是可以实现的,那么这样的汽车业当然应该获得鼓励,而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向。

不久前,李克强曾经到国内某新能源车企视察,随后,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继201312月份公布了包括北京在内的28个城市、地区作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后,又批复了第二批推广城市名单。同时,四部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2014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单车补贴金额进行调整。尽管补贴标准将逐年下调,但是政府对新能源的继续扶持还是让相关板块股票出现大幅上扬。

新能源也只是这一轮改革中新机遇的一个方面,此前国家层面明确表示将扶持信息化的发展,当前中国汽车业与IT业智能化的结合日益紧密,现在不“智能”的汽车显然已经out了。相比新能源,信息技术有望帮助中国汽车业实现进一步的跨越。

因此,不必对“改革”和“新政”心存恐惧,因为任何的改革和新政,带来的不仅仅是推倒旧格局,更重要的是重建新秩序


【2014年全国“两会”热点一览】

 

热点一

“改革”成为年度热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此前的地方“两会”也都将改革作为了最关键词,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税制改革、金融改革还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等等,全部都与改革紧密相关。

 

热点二

社会保障最受关注。

市场人士预计医疗体制改革或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讨论议题。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会”或将对日后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改革做重点讨论,并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对已发布的城乡养老合并新政将在会后有进一步细则出台。

 

热点三

土地改革受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土地改革将受广泛关注。若推进顺利,土地改革涉及的4项重点工作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有可能率先破局,征地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则仍会缓步推进。

 

热点四

分配改革抑制贫富分化

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实施细则有望在2014年出台。“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政府的思路。

 

热点五

宏观经济增速7.5%左右

2013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 。这个数字显示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热点六

国企改革方案出台

2014年是改革年,国企改革将成为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主要抓手和投资热点密集领域。国企改革在诸多改革中的确定性最大。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2014年揭开真容。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高潮。

 

热点七

机构改革转变职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两大高层决策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均于近期成立。观察人士预测,“两会”期间,两大机构将正式明晰细节,并进入正常运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点八

“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关于环保大部制改革猜测近期未曾间断。“大环保部”能否在本届“两会”中明确,引人关注。“两会”是否赋予环保部执法权、对涉及环境的项目能否给予否决权、处罚权会否扩大、更为全面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能否建立,值得关注。

 

热点九

“大城市病”困扰多

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也成定局。

 

热点十

企业走出国门有机遇

去年习近平、李克强7次迈出国门,访问22个国家,接待6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会见交流……新的一年面临可能存在的反弹压力,如何“中场守住”,挑战不小。




【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