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已经成为一个各行业争相热议,并且希望能够与之发生联系的词汇。自从去年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迅速获得各方面的追捧,汽车业也一马当先,希望能够在自贸区这一概念中获利,
而随后的自贸区审批中,这一优势还将继续扩大。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谁将成为我国第二批自贸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天津一直被视作争夺自贸区第二席位的“热门选手”。“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今年也首次写进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有报道称,天津自贸区开放力度或超预期,上半年获批可能性较大。一方面,开放区域范围或远大于此前市场预期,有望包括整个滨海新区和港口,不仅限于东疆区域;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促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在金融和行政审批方面有望进一步对天津自贸区放权。
一时间,天津相关的股票也纷纷上涨,自贸区概念的诱惑力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申报自贸区者众多,除了天津之外,其他各个地方也都打出了不同的理念,譬如广东计划打造粤港澳自贸区,希望能够重塑其改革开放南大门的地位。
随着自贸区审批范围的扩大,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也将同步加大,汽车业也是如此。如何在“自贸区时代”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是汽车企业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利好明显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自贸区突破了目前的条框,放宽了税收、外汇使用等政策,有利于国内企业加快海外拓展步伐。
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曾经表示,通过上海自贸区,除了能大幅降低进口车价格外,更重要的是对本土车企的出口业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他看来,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高额关税。据他介绍,在汽车行业,大部分国家的进口关税与我国相差不大,目前我国整车进口关税为25%,零部件为10%。
在此背景下,奇瑞、长城、吉利、上海汽车等大量中国车企都选择了CKD方式,即向目标市场出口散件,再在当地建厂组装。“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出口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当地的税收。”崔东树称。
由于自贸区对于出口实施更加国际化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出口效率与减少成本。同时,出口环节各项税费成本的降低,将能够使得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出口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这对于目前中国整车出口持续萎靡不振的情势会有很大改善作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合资公司生产的汽车在供应中国本土市场的同时,将考虑将中国作为向世界市场供应的生产基地,而自贸区给这种出口创造了极好的政策基础。
目前,已经有一些汽车合资公司生产的汽车产品出口到了国外市场,这种趋势必然随着自贸区的出现得到加强。
也是挑战
据了解,根据上海自贸区的最初设定,将在区内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有关规定。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莉如是解释:“上海自贸区将取消外商投资涉及的鼓励类、非禁止类产业目录,单设禁止类目录,只要不在禁止名单目录内的行业领域,外资即可获得准入投资资格,这意味着外资进入程序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同时,对外资开放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这项规定让它们感到“狼来了”。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前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从经济学角度看,自贸区一定要形成价值发现的功能,即企业要到自贸区发展,必须经过一套机制的筛选,进驻之后,还要接受国际经营风险的考验。因此,自贸区恐怕不是企业现在想像的天堂,很有可能是一个炼钢炉。”
刘煜辉认为,过去一些取得成功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得到政策的扶持和照顾。但在自贸区内,这种照顾将不复存在,必须转换一套新的经营模式才能成功,否则将遭到淘汰。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进入自贸区绝对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们再也不能吃‘偏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纯说,在自贸区,市场将更加开放,国有企业将失去特殊政策的庇护,所有企业一律平等。由于与跨国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国企势必面临更多冲击,竞争会更加激烈。(文| 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独家稿件,版权为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商报·汽车导报)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