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数据】6月车市小幅反弹,7-8月仍难乐观

作者:
张恒
时间:
2017-07-12 09:50:47

6月虽然改观,但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各大类的数据表现仍然显得乏力,新能源乘用车、汽车出口这些在前几个月表现不错的领域在6月份却出现了疲软。

◎ 《汽车人》记者  张恒

相对于上半年1-5月,6月份出现了些许流动性改善,使6月我国内股市、商品、债市出现全面上涨。多数机构仍然预计银根收紧的趋势一时不会变,在短暂欢乐之后,7月和8月将大概率重回到之前的情况。这使得6月短暂的回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6月的经济需求改善,通胀预期稳定,甚至市场利率预期也没什么大起大落,这使6月份的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了小幅回暖,录得正增长。6月份,我国汽车销售217.19万辆,同比增长4.54%。乘用车生产184.49万辆,同比增长3.72%。

我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在6月,整体汽车销量和乘用车销量全面出现反弹,录得正增长。遗憾的是,乘用车当中的最大品类——轿车同比还是下降的,为-4.3%,但相比5月份的-9.2%和4月份的-7.7%有了好转。明星品类SUV当月15.7%的增长仍然在上半年累计数字之下,说明SUV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在商用车当中,重卡仍然一骑绝尘,是整个市场最大的亮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和整体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规律,且新能源汽车各品类之间也经常给人八杆子打不着的感觉。3-5月份是新能源乘用车爆发性增长,新能源商用车每况愈下。到了6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增速又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下滑幅度甚至令人吃惊,就纯电动汽车来看,上半年累计增长达到了62.9%,但6月只有33.3%的增长,几乎腰斩。新能源商用车之前不行吧,但本月却爆发了,尤其纯电动商用车一个月就卖出了1.5万辆,上半年累计才2.7万辆,这意味着6月份包办了上半年超5成的份额。

海关统计的汽车进出口数据滞后一个月,总体来看还算稳健,出口的增长低于同比累计增长,说明有放缓的趋向。汽车进口有扩张趋势。商用车的进口增速很高,一定程度说明了运力需求的扩张。

注意一下17家重点企业的利税总额,1-4月同比增长20%,1-5月同比增长10%,这个指标落差较大,笔者并不明白其中道理。

从柱状图来看,1月、3月和6月的情况有些像,其中4月、5月、6月有小幅攀高的趋势。7月和8月是传统淡季,今后两个月的市场表现会如何特别值得注意。

累计增长率的图直观看上去好似三年三个样。但如果把橙线连在蓝色后面,把红线在连在橙线后面,我们能看到明显的周期性。也能看到这次下降幅度比2015年那一轮下降的幅度坡度大。6月的反弹幅度虽小,但能否持续才是关键。

乘用车市场的图形就过度拟合了,但我们能从中看出2、3、4月是一下掉下来,而4、5、6月是小幅垫高。今年6月虽然增长不多,但如果看增长率的斜率并不低。

虽然增速放缓但SUV势必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张图上显得非常清楚。

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占比在最近3个月都很稳定。

从去年7月开始启动的商用车牛市还在持续,至今已整一年,目前还看不到有增速收窄的趋势。

这张图喜闻乐见,除了微型卡车,重、中、轻卡全面增长,重卡还是一骑绝尘,轻卡车也有不错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扩张之势。

前面提到,其实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要归功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这张图可以看出,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都是突然拔高的,当然这和总体基数小也有关系。

要说我国的汽车市场,最稳健的数据之一就是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变化了,一直小步走高,稳中有进。

日系车经过一段市场的高速增长,已有要比肩德系车之势了。如果这个增长率能再持续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日系车就将超过德系车了。

这张图向来是冰火两重天,吉利超过了长城,追赶上北汽也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果按照上半年数据做个简单的线性推理,以目前第二名到第四名的增速看,吉利一口气追到亚军并非不可能。

总体上,2017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略显惨淡,4月和5月出现了许久未见的负增长。6月份出现了反弹,录得正增长,但乘用车最大的品类轿车仍是负增长。6月的反弹主要得益于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的突然增长,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商用车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比乘用车市场要弱很多,从数据中,我们甚至没有感其间的联系。但这样以来麻烦更大,商用车增长带动了整体6月的反弹,这说明乘用车市场这一块仍然偏弱,即便是6月份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了。

从图形上来看,6月虽然改观,但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各大类的数据表现仍然显得乏力。新能源乘用车、汽车出口这些在前几个月表现不错的领域在6月份却出现了疲软。在最后销量前十五名的中国品牌当中,真正实现高速增长的只有吉利、广汽和重汽三家。(《汽车人》记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