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关注】自动驾驶立法——强者游戏(一)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7-10-02 11:06:54

自动驾驶的立法研究,同样是强者的专属游戏。大多数国家对此没有反应,不是因为迟钝,而是实力差距太大,只能坐视。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没有人说得清,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自何时起。如果从第一个追求商业化应用的google X项目开始,世界被这项技术的开发热潮席卷已历时8年。毫无疑问,这是强者的游戏。只有拥有厚重的工业基础、大量的科技人才、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和富有前瞻性的视野,才能构成它诞生成长的土壤。

现在,要加上一条法律准备了。自动驾驶的立法研究,同样是强者的专属游戏。大多数国家对此没有反应,不是因为迟钝,而是实力差距太大,只能坐视。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立法基础源于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以及长期积累的路测(封闭场地测试不能替代)。简言之,没有技术实践,就没有立法。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若干公司不同技术路线自动驾驶项目,自然产生大量(注意,是大量)的路试需求。这就涉及到,要对有人驾驶、无人驾驶混行交通模式进行摸索。通常,这些需求和现有交通法律法规有矛盾。任何有点想法的政府都会想办法“削平”法律障碍,创造适宜的法律环境,鼓励新技术发展。

实际上新技术的法律需求极其复杂,早了也不是,可能缺乏前瞻性,10年后让人笑掉大牙,不得不修改且有损公信力;晚了也不是,可能会阻碍创新,并迫使投资外流、人才外流,错过时间窗口,导致产业发育滞后。拿捏时间变得至关重要。

德国和美国作为技术上的先行者,都在今年夏天酝酿成熟并实施了自动驾驶立法工作。

德国:确立法律—道德框架

德国的交通法律受限于欧盟法律,而欧盟交通法则很多情况下脱胎于欧共体和国际公约。1949年《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和1968年《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奠定了欧盟交通法律的基础,其中后者又是对前者的修订。2011年欧盟经济委员会再次对维也纳公约进行修订。需要指出的是,维也纳公约缔约国不仅包含大部分欧洲国家,还包括一些中美洲国家。

维也纳公约规定,无论马还是汽车,驾驶者都必须时刻掌握着交通工具。这项规定导致欧洲公司无法在欧盟范围内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因此德国车企成群结队地向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提交自动驾驶路试申请。美国的几个州,诸如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和加州,都为欧洲车企路试提供了某种法律上的便利。

据说,欧洲车企也探寻了在中国路测的可能性,因为在中国测试实际上更具价值,中国能够提供的测试环境是举世无匹的。虽然有本土科技企业在北京城区快速路进行了高调测试,但德国车企认为中国的法律空白可能导致测试活动的法律风险,因而此事不了了之。

迟至201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认可了自动驾驶技术可以纠正人为失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当年3月修订了公约,允许驾驶员可以将驾驶职责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前提是车辆须全面符合联合国车辆管理条例,以及驾驶员可以人工选择关闭自动驾驶系统。修正案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应用清除了立法障碍。

据此,德国在今年6月大选前颁布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将维也纳公约对自动驾驶的要求细化为6个,对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的互动做出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强调了人工干预优先,并明确了自动驾驶系统工作时驾驶员的权利和义务。

与远期L4、L5的无人模式相比,德国联邦议会更侧重于L3级别的规范。考虑到现在即将投入商用的自动驾驶系统,最高为L3级,德国人并未规定未来更先进系统的各方法律地位。在技术发展不明的情况下,“留白”可能是明智的。

不过,对未来更强大自动驾驶系统,德国人并非全无作为。他们公布了出一套道德准则,试图建立约束框架。这是全球第一个这样操作的政府。

这份文件很长,但其核心很简单:道路安全优于便利;个人保护优于其他利益;人身权益优于动物或财产保护;规范方式是自由与安全的平衡。

对众所周知的自动驾驶道德困境,该准则要求不得对两个人生命选择进行设定编程,也就是说,自动驾驶系统不得充当上帝。而且,该系统要适应人类的习惯,而非相反。同时,自动驾驶系统及其背后的厂商成为新的法律责任主体,加重了出事故时后者的赔偿责任。该准则为更高级的自动驾驶系统划定了行为边界,但准则本身是非强制性的。这一设计独具匠心。(本篇文章属连载内容,请您继续关注)(《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