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相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将终结,但都未积极阻止谈判破裂。NAFTA前景上任何的不确定性,都会阻碍汽车厂商们的投资决定,这也是三国划定了年底结束谈判的原因。他们还得继续寻求妥协,一味恐吓对手,只会吓到汽车业的高管和老板们。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本周北美“三大”的CEO组团拜访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他们是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福特总裁韩瑞麟和菲亚特-克莱斯勒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显然,他们并非赶来吃冰冷的感恩节大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重新谈判已经进行了4轮(预定进行7轮),23年前缔约的美加墨三方还在原地踏步。而且,谈判破裂的风险已经上升到令北美汽车业所有高管不安的地步。
“三大”反对免税门槛提高
特朗普废除TPP后,几乎立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修改NAFTA的工作中。他指责墨西哥和加拿大长期享有750亿美元贸易顺差,“偷走了美国550万个工作岗位,他们大多来自加州、纽约、密歇根和德州的制造业工作机会”。特朗普在推特中写道。和以往一样,他喜欢给对手贴上负面的道德标签,然后迫使对方接受自己大幅提高的要价。
其中的核心就是汽车零配件原产地要求。原有的NAFTA已经是最严原产地要求的多边协定,它要求来自北美汽车零配件为62.5%,否则不能享受免税入关待遇。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约翰·米勒(John Melle)要求将该数字提高到85%,以推动将更多供应商的工厂也搬回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则希望什么条款都不要动(那为什么要重开谈判?)。他们几乎是立即拒绝了做如此大幅更动。随着谈判的深入,双方代表已经互撂狠话。米勒声称,如果不能签署新协议,美国将退出NAFTA;而墨西哥代表则针锋相对地声称,那么墨方将不再约束边境偷渡事件。不得不说,特朗普一直在张罗的美墨边境墙,富有前瞻视野。如果无法遏制大规模偷渡事件,国会也会痛快地为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境墙埋单。
无论北美“三大”,还是在北美有广泛投资的外国汽车厂商,都非常恐惧谈判破裂。多年来,他们按照NAFTA的要求进行了长期投资部署。这套产业链配置是符合现行贸易条款的。如果将其彻底葬送,整个北美的零部件供应关系将一团糟,理论上他们应付出成本的20%关税。
中国躺枪
美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代表国务院称,NAFTA的原产地规则需要“进一步”紧缩,以避免该地区以外的生产商免税进入美国市场获益。他指出,在90年代初达成协议的时候,汽车上没有装备如此之多的电子元件。
罗斯指的是中国。虽然美国“三大”和供应商们依靠墨西哥的低成本劳动力与德国和日本竞争。日本在美国的整车厂投资,也依赖同样的供应链。而新的电子设备,大多来自亚洲。准确地说,来自中国。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车企都会购买来自中国的零部件。长三角和珠三角大片的电子器件生产商,有不少是美资、日资企业,他们都作为中国出口企业的一部分被看待。
如果提高原产地要求,本地的二三级供应商可能会获利,但全球布局的一级供应商则倾向于更灵活宽松的规则。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受到NAFTA的掣肘。北美“三大”与这些一级供应商在生产成本上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心急火燎地跑到白宫来施加压力。
北美“三大”认为,来自中国的零配件消耗,只有5%来自中国。设在墨西哥的整车厂也算出类似的数据。而且,提高本地化要求,将殃及整车制造成本,2.4万个岗位可能不保。显然,CEO们了解白宫惟一能听进去的词汇,就是“岗位、岗位”。
NAFTA是否有终结风险?
美国商务部则认为,即便在现行规则下,供应商们也能透过财务手段,使产品满足要求。譬如他们采用贸易集团内部或者北美以外的标准,对原材料数量和劳动力供给水平评估,人为减少来自亚洲配件的附加值。
也就是说,商务部认为,目前很多免税车辆实际上“不那么合规”。
国务院和白宫在外资审查上经常意见相左,但在贸易谈判策略上两者达成了高度共识。
虽然汽车业忧心忡忡,但事态并不像他们表达的那样严重。和应付原产地要求一样,供应商们也有替代手段应对NAFTA的垮台。他们会直接应用世贸规则,只支付2%或者更少的关税就能进入美国市场。和当前的免税相比成本提高了,但并非世界末日。每年整车厂商向供应商要求的折扣都不止这点。
参与白宫会见的美国汽车贸易政策委员会主席马特·布朗特(Matt Blunt)立场模糊,一方面他认为重开谈判是促使NAFTA现代化的机会,可以扩张美国汽车出口;另一方面他认为汽车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更动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对此,罗斯反唇相讥道“汽车业会逐渐适应”。
“三大”高管们促请白宫在谈判中谨慎使用强硬姿态,但他们只是泛泛谈到破裂将招致不好的结果,因为谁也不知道后果将会如何。不管怎样,“三大”很难离开本土(尽管他们早已全球化)。更可能撤出的,是在美国投资的外国厂商,特别是日企。如果他们无法继续享受NAFTA带来的免税优惠,就没有理由继续扩张在北美投资。市场和生产可以是两码事。
米勒警告称,如果三方在多边谈判中裹足不前,美国则寻求分别缔结双边条款。加、墨两国没有认真对待米勒的说法,认为这是谈判手段。他们又否决了美国提出的五年期日落条款(如果不缔结新约,五年自动终结)。因此新谈判仍然是一次性的。
大家都不相信NAFTA将终结,但都未积极阻止谈判破裂。NAFTA前景上任何的不确定性,都会阻碍汽车厂商们的投资决定,这也是三国划定了年底结束谈判的原因。他们还得继续寻求妥协,一味恐吓对手,只会吓到汽车业的高管和老板们。(《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