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民企要不要站在“中国汽车”这一统一战线上来?在此前不久关于合资股比是否放开的问题上,国企和民企态度截然不同。而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汽车业有望形成一股合力,真正实现中国汽车业做强。
作为一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汽车业的门槛让国企占据了天然的优势。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前六大汽车集团均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国内汽车销量的份额超过75%,占行业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0%,占行业利润的比例则接近90%,属于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占比高的行业。
截至目前,汽车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有99家,总市值接近1万亿元,其中国有上市企业市值为5444亿元,占比55%。从经营规模来看,2013年前三季度板块营业收入1.03万亿元,净利润604亿元,国有企业占比分别高达78%和76%。
然而,长久以来,国企也是被诟病最多的对象,有分析师甚至认为,国企过于依赖政策和合资部分带来的收益,在自主品牌发展方面动力不足,在很多方面不如民营车企。对此国企方面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企改革将为汽车业带来新的活力。
在未来汽车业由大到强的过程中,“国家队”仍然要占据重要的地位。
改革在即
“为了保护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放开的压力会顶一顶,但‘时间有限’、‘资源有限’,放开的趋势迫在眉睫,相比其他产业,汽车的放开可以往后放一放,分阶段、有序放开。”在“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针对此前引发争议的“合资股比放开”一事发表了官方的看法。
尽管没有给出“放一放”的具体时间表,也没有列出“分阶段和有序”放开的步骤,苗圩部长只是在结尾语重心长地总结了一句:“汽车产业还是要再保护一段时间。”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时间段大概为10年。
这一争议背后的问题是,一旦合资股比放开,国有车企集团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冲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告诉本报记者:“合资股比放开将对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并不仅仅是国企。”
尽管董扬一再强调受影响的并非仅是国企,但是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公开表示支持放开,也表明了相对国企而言,民企可能更不害怕竞争。这也是国企被人诟病的最大原因。作为销量接近2200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国有汽车企业中已经有6家挺进了世界五百强。然而,经营时间更长、占有资源更丰富的国有车企漂亮的销量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旗下合资公司的反哺。而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的自主板块却实力羸弱:销量低、利润少,需要国家的保护再保护。
董扬也在其博客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有很大的改革进步,但效率不高、短期行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存在很大弊病,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三中全会已明确将国企的体制机制改革列为重点任务,这在汽车行业尤为紧迫。我们非常非常期待通过国企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达到或超过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以生产而非市场为中心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多年来的最大失误,”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说,“在建立现代汽车工业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始终关心的就是产能、规划、审批,很少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
在当前内部做强、市场倒逼的背景之下,国企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如果顺利完成,那么中国汽车业将有望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特别是一旦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松动,部分国有汽车企业将面临着不小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压力。”汽车业分析师张志勇指出,“怎么办?改革无疑是惟一的出路。”
做强路径
在汽车国企改革中,隶属于安徽省国资委的江汽集团率先迈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脚步。从江汽集团发布的公告看,引入外部投资者后,江汽集团最新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7.97亿元增资到19.3亿元。其中,安徽省国资委持股由原来的78.21%下降到70.37%;安徽旺众投资有限公司退出;新引入了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实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两者分别持股25%和4.63%。上述股权变更完成后,江汽集团的控股股东未发生变化,安徽省国资委仍为江汽集团的控股股东。
“江淮汽车集团引入从没有在汽车产业有过经验的建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不是要利用建投公司的汽车经验,而是要利用建投投资公司在资产管理、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张志勇分析。
国有汽车企业集团引入民营资本、跨国资本,也是未来国有汽车企业改革的选项之一。
引入跨国资本的例子如北汽:2013年11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实现交叉持股,北汽集团因此也成为首个在海外整车企业参股的国内汽车集团。其中,戴姆勒公司入股北汽股份,持股比例达12%;同时,北汽集团在北京奔驰的股比将由50%增加到51%,控股北京奔驰。
引入民营资本也有先例——广汽吉奥。2010年12月9日,吉奥汽车正式与广汽集团在杭州签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广汽集团以现金方式出资持有51%的股权;吉奥控股以其持有的杭州吉奥汽车有限公司等相关资产出资,持有49%的股权。
而未来汽车行业还可选择的国企改革路径是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几大汽车集团中,上汽、广汽等主要盈利资产均包含在上市公司中,一汽、北汽目前尚未实现整体上市。
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国企改革带来的利好将明显有利于一汽、北汽和江淮等国企。
事实上,国企改革只是为汽车业做强提供了一种外在的压力,但在近年来,国企内部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向自主品牌倾斜、加大自身研发的力度、实现合资管理人才反哺等动作都表明国企对做强的渴望。
著名香港媒体人曹景行曾对本报表示:“汽车业还是竞争性行业,比其他行业的国企好多了。”
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国家队”早已经开始动作,而例如广汽乘用车等新锐的崛起,则让业界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另一种可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违者中国商报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