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王晓秋:不忘初心,誓在超越“朗逸”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9-03-28 14:28:33

能不能超越合资车成功的代表,一方面成为衡量中国汽车制造的一把标尺,另一方面也是对以王晓秋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汽车人,从合资回归自主后,期待超越过去自己的一个心愿。

文/《汽车人》管宏业

位于上海市安亭镇的上汽乘用车设计中心,已成为新一代网红车型的孵化器。三年前一炮打响的荣威RX5,以及三个月前上市即破万辆的荣威i5,都是由此诞生。每每上市前,公司高管都会在VR ROOM对即将上市的车型评头论足,“鸡蛋里头挑骨头”。但前不久向媒体公开的那次评审又有些不同,镁光灯下的主角除了即将上市的新车荣威i6 Plus外,还有另外一款对比车型——上汽大众朗逸。

虽然车市寒潮已至,但朗逸月销量仍维持在两万辆以上。将自己与冠军摆在一起,真刀实枪地对比评价,无论在谁看来,上汽荣威胆子可不小。

除了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外,i6 Plus确实有着独门绝活。据了解,作为2019年上汽荣威开年后的首款新产品,荣威i6 plus升级核心聚焦于三大方面:颜值即正义、性能不妥协、科技更智能。

“定位为A 级宽适豪华家轿的全新荣威i6 Plus,正是为升级而来”。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告诉笔者。在最核心的动力总成上,荣威i6 plus搭载了两款各具特色的蓝芯发动机,1.6L核心优点是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5.9升,而1.5T动力百公里加速仅为8.5秒。在智能化装备上,包括无钥匙进入/启动、7寸虚拟液晶仪表盘、LED大灯等一应俱全……王晓秋笑言,荣威i6 Plus就是要把用户关心的内容做好,颜值、性能、配置、操控体验、品质全都Plus,只有价格不是Plus。

之所以敢于将i6 plus与朗逸摆在一起,面对面直接挑战,除了产品力因素外,还有一个格外的深意——上汽乘用车团队实际上是在挑战过去的自己。

某种意义上,如今上汽乘用车核心团队,正是十年前本地化制造朗逸的原班人马——王晓秋,曾任上汽大众质量保证部高级经理,在推动国产化进程,规划、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业绩显著;上汽乘用车总工程师张觉慧,曾在上汽大众工作超20年,第一代朗逸就是他在上汽大众的最后一个作品;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陶海龙,曾经的朗逸项目品质管控团队负责人;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邵景峰,第一代朗逸正是由他主导设计……可以说,十多年前的朗逸团队再度走在一起,就是憋着一股子劲,立志以德系品质为标准,打造一款朗逸的升级版产品。很显然,通过荣威i6 plus超越朗逸,已经是上汽乘用车人一个公开的宣言。

更不用说,这也是继荣威i5之后,上汽乘用车趁热打铁的又一款拳头产品。

提起i5,这恐怕是2018年里最成功的新车之一。i5去年10月上市,上市首月销量便达到1.2万辆,随后接连两个月蝉联中国品牌轿车销量冠军。今年依然热销不止,前两个月累计销量达3.75万辆,全然不惧车市寒风凌厉。

也正是凭借包括i5在内的多款产品热销,过去一年里,上汽乘用车总体销量突破70万辆,同比提升近35%,在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的背景下格外醒目。

2019年,包括荣威在内的自主品牌能否保持过去的高增长势头,市场充满了期待,但也蕴藏着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说,当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42%,相比十年前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要想取得更大增量,难度和挑战都不小,需要走好以下这三步:“走扎实”,产品定价与定位切忌好高骛远、海市蜃楼;“走下去”,以荣威i系列为例,把产品一代一代做下去,进入良性循环;“走上去”,不仅是产品迭代,服务也要升级。只要坚持这三个方面发展,中国品牌就能发展得更好。

谈起对未来的判断,王晓秋语出惊人:作为一个中国品牌,荣威的基本理念是首先要活下去!他表示,包括去年的i5和即将推出的i6 plus,都是荣威产品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从市场层面来说,今年前两个月比去年还要差。面对不太乐观的市场,我们必须调整自己,更接地气地去适应市场。”

可以说,i5是荣威阶段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调整,自它推出后,荣威的声量一下子就上来了。上汽乘用车也收获了极大信心:中国三四五线城市消费力比预期还要大。

做出这样的决策却并不容易,王晓秋透露,必须放下过去的包袱。当初在确定5.99万元的起售价时,内部争议非常大,但,“整个市场都在拼命,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没有销量就什么都没有,有销量就有希望。”

早在2017年,当市场依然欣欣向荣的时候,王晓秋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对于所有自主品牌来说,2019年将会是最残酷的一年。“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汽车厂,是要淘汰很多企业的。”

这并不是王晓秋第一次发出警世通言,实际上从上汽乘用车成立伊始,他就告诫周边的人:作为一个初创品牌,最重要的是活下去。他要求,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紧迫感,要有往上冲的欲望和激情。

生死存亡的阶段,不牺牲利益就拿不到销量,牺牲了利益才有量,才能活下来。这也正是荣威i5和i6 Plus的战略使命:争取更多的基盘用户,为未来用户留下一个种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低价位的i5,实际正是自主品牌的一个胜利。在它之前,大众、雪佛兰、现代、标致雪铁龙,早都已经在6万元区间布下重兵。也正是包括荣威、长城、传祺等自主品牌不断向上,逼迫着跨国品牌掉头向下。

能够走得出最艰难的时刻,中国品牌的未来一定会豁然开朗。王晓秋说,所有竞争的核心都是人才。中国一年毕业七百万名大学生,德国也就三、四十万名,“中国不仅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而且更加勤奋。”

很显然,对王晓秋来说,“朗逸”不再是一个具体车型,而是跨国车企利用品牌优势和成熟制造体系下的一个极致代表,能不能贴近它、超越它,一方面成为衡量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一把标尺,另一方面也是对以他为代表,从合资体系回归自主的一批中国汽车人,期待超越过去自己的一个心愿。

回到最初的对标,王晓秋直言:i6 plus有一定优势,但要说完全超越,还差一些火候。“要达到‘朗逸’的高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哪天我们的供应链条独立了,工业体系建全了,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强大的时候,距离超越‘朗逸’就不远了,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文/《汽车人》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