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环境利好因素正逐步发酵。下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应该不会有预想的那么糟糕了,触底反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问题是反弹的程度。
文/《汽车人》张恒
最近股市反弹,认为是中美贸易谈判又出现了新契机所致。的确,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还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资金面。
悄无声息,全球范围内新一轮量化宽松已箭在弦上。谈这个话题要讲“正确性”,就算不说量化宽松,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箭在弦上是没错的。
《汽车人》在过去十几年的汽车销售统计数据中发现,2018年以前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和货币政策,或者说和货币宽松环境与否有很高的正相关性。新一轮的降息周期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走出低谷的推手。
为什么说是全球降息周期?我们看到,美国股市反弹比A股更凶,因为机构普遍认为美联储在7月份的降息概率极大。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同样也在发刺激信号。中国也不例外,虽然还看不出有什么明确降息信号,但市场利率的低点近期一路被刷新。
从6月14日到6月21日的这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规模达到了4250亿元,远远大于此前6月7日到6月14日一周净投放650亿元的规模,仅次于5月最后一周5100亿元。
在央行的一系列动作之后,6月21日,上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Shibor)全线下行,隔夜拆借利率跌到1.112%,创下2015年6月份以来新低。银行间质押回购隔夜利率(DR001)盘中跌到0.9%,更是刷新近10年最低点。
全球范围新一轮宽松周期的大幕已经拉开,汽车市场定然会有所反应。还记得3月份汽车市场的走势就非常明显,3月份的货币环境就非常宽松,到了4月份就有一个快速的收紧动作,同期汽车市场3月份也有一个明显的反弹,4月份就落了下来。
海通宏观最新的报告认为,6月以来,我国经济整体改善。一是终端需求普遍回暖,地产销量增速再现反弹,乘用车批发转弱,但零售走强;二是工业生产有所改善,虽然主要行业开工率涨跌互现,但发电耗煤降幅明显收窄。
还有机构称,6月前两周乘用车零售增速降幅收窄至零,比5月份明显改善。前两周乘用车批发增速为-33%,降幅仍较大。
由于基本面有所改善,《汽车人》相信6月份车市将出现好转,但是6月份由于干扰因素太多,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结合7、8月份的数字一起才更有参考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两点原因:一个是各大汽车品牌的“国V”车型在6月这个最后的时间窗口有一波疯狂促销,毕竟进入7月就不能再卖了;另一个干扰因素在新能源汽车,按照2019年新能源补贴新政的要求,6月25日补贴过渡期后,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的车主将不能再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也就是说这个时间窗口也会透支一些未来的销量。
由于6月份有这两件事干扰,所以建议综合7、8月份的数据,才能看出来下半年的车市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情况才更加明朗。
即便如此,也需谨慎看待未来。用宽松来刺激经济,就像是打兴奋剂,打的次数越多,效果就会变得越差。事实也是如此,从10年前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世界各大经济体一轮又一轮的用货币刺激经济。如今,全球经济疲态尽显,美国刚刚进入加息周期不久,就发现经济指标不对,货币政策又开始转向。
纵观全球经济,周期理论变得越来越难判断,原因是前方越来越迷雾重重。相同的,我国的汽车市场也正变得越来越迷雾重重,难以判断。
可以预计,利好因素正逐步发酵。下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应该不会有预想的那么糟糕了,触底反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问题是反弹的程度。鉴于目前各大汽车品牌均调低产品价格,价格大战四处蔓延,在市场不那么好的时候,才会愈发感受到品牌溢价以及成本控制带来的弹性作用。所以,即便销量有所反弹,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鉴于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本来就不高,降息幅度相比以往变得更有限。各大央行的调控空间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再加上由于刺激多了,效用递减原理,所以,对这次全球降息周期的效果也不好抱有过大期望。(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