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人去描述BMW 3系,会有1000个答案:性能、操控、精准、激情……其实,所有的这些评价都可以合而为一:3系,就是宝马。
文/《汽车人》吴毓
新一代BMW 3系没有改变性格,而是比现有的BMW车型更加专注于驾驶体验。
这是一次回归,而非重启。
3系的回归始于对重量的苛求。相比上一代3系,新车减重超过55千克,车身的扭转刚度提升25%;即使使用螺栓铆接、激光焊接,50:50的前后配重比例也没有发生改变——工程校核早已将工艺、材料的升级计算在内。
这一变化不仅是车身姿态的稳定、驾驶操控的信心,更是行驶安全的保证。或许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会有明确的体会,但重量平衡、车身刚性对于提升驾驶感受的作用却是直接明了。这就像,越野跑时没人带徒步的背囊,做瑜伽时没有人会穿一双鲜艳、减震的乔丹23……无论是驶出休息区的提速,还是转过弯道时克服惯性,新3系始终让人有飞驰的轻盈与控制的自信。
3系的回归始于悉心调校。工程团队降低转向柱的摩擦公差,通过车轮传递给驾驶者的机械反馈增加了15%。这意味着,即使是在不熟悉的环境、即使没有时间停车观察,你仍然可以知道“路面上发生了什么”。车轮给予驾驶者的反馈越多越好,即使有些弹性,甚至令车变得敏感,也好过踩着松糕鞋跳交谊舞。
3系的回归还始于造型的进化。侧面线条不再是四平八稳的三厢轿车,快速滑动的车顶曲线与短促的车尾,都在诉说它“运动”的定位。车前仍然是熟悉的“双肾”,但智能减阻格栅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效率;几乎完全平坦的车底、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轮毂,不仅使车辆的风阻降至0.23,也使车辆高速行驶中获得更多的稳定。
有人认为,新一代3系仍然偏于舒适,尚未回到第五代E90的巅峰状态。实际上,BMW 3系的工程团队在很多地方“留了一手”。相比此前的三代车型,新车做了“双阶”的设定,一阶符合日常通勤的需要,进阶则满足激进分子的“操稳”诉求。只不过,这次的“彩蛋”埋得有点深。
曾经驾驶过BMW车型的人都会对其悬架的“两段”表现心心念念。在小区里通过减速带,它的反应快且硬,紧紧拉住车身,预期中的弹跳动作还没有出现就被化解;在郊外或高速公路通过起伏道路,它的反应韧且柔,根本不给轮胎“走神儿”的时间,乘坐者也几乎感受不到路面高度的变化,只有驾驶者知道已经掠过山丘一重又一重。
新一代BMW 3系采用了全新的阻尼系统,可以随着悬架弹簧行程而连续变化,并额外增加“二阶”阻尼,让车辆不会有“硬着陆”的情况发生。
全新的阻尼系统会在悬架的行程顶端发挥额外的作用。在日常行驶中,它会表现得更温柔,这也是大多数人批评新车“不够运动”的直接原因。但在“危险”突然出现时——也许是路面的突然倾斜、下沉,也许是在正常行驶中的急弯、急刹,全新的阻尼系统一定会“伸出援手”——拉紧底盘或是压紧轮胎。总而言之,车辆的行驶会继续保持稳定。对于大多数人,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
简单地说,“突然出现的反弹力”会像泡腾片被丢进水杯一样消散,3系可以更柔和、更平稳地从突然出现的颠簸、崎岖中恢复,甚至是在驾驶者还没有来得及判断与反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新一代3系表现出的安静印象深刻。为了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递,这一代车型在车顶支柱内“安装”了减噪泡沫和声学玻璃。之所以使用“安装”,盖因“减噪泡沫”在装入A柱前已有成型,装入后还会二次膨胀。此外,声学风挡没有影响驾驶者观察平视显示器。
新一代3系使用了更大前显示屏与中控台触屏,但这并非关键,数字应用是新一代3系的关键词。
首先装备于新一代BMW X5的智能停车系统,也在3系上出现。它可以自己倒车,不需要驾驶者的指示而完成50米的倒车,对于夜晚的小区与狭窄的胡同,这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当然,3系的智能还比不上人的大脑,如果返回的路线上出现了自行车,或者与障碍物过于接近,它仍然会要求人来接手。
新一代3系不再会使用类似7系的触屏钥匙,因为手机已经可以取代车匙。在NFC功能的支持下,3系的驾驶者甚至只需要随身携带手机,就能完成解锁、启动等所有数字车匙的功能。当然,如果需要在餐桌上炫耀那带有显示屏的车匙,即使4S店不能满足这小小的需求,网络上也会有贴心的买家在线。
新一代3系也不会再装备1.5T发动机,2.0T+8AT的配搭会是它的主流动力。明年会有BMW 320Li上市,峰值功率或许会设定在110千瓦。说实话,我倒是更关心它的扭矩。(文/《汽车人》吴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