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短期内仍属于小波动。央行希望在汇率7附近晃悠,可以增强市场的耐受力。不过,没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可以对抗长期趋势。央行要避免的,则是汇率的长期单边走势。
文/《汽车人》黄耀鹏
8月5日上午,人民币离岸价和在岸价格,双破达7.0关口。人民币汇率创造了10年来的历史。在2008年掠过整数点之后,如今第一次触及。而2016、2018年只是两度逼近。
去年的谜题,今年的答案
去年一整年,英美的投行和媒体都在举办人民币汇率的竞猜活动。他们并非在猜人民币什么时候“破7”,而是“破”到什么程度。
其中“最大胆”的预测属于《伦敦金融时报》和瑞信,两者分别估到7.35和7.33,而高盛和大摩则次一等,估到7.30。当然,他们当时都猜错了。有意思的是,如果把这些“预测”放到今天,很难说他们之中的任何机构猜错了。
历史向来不会简单重复。2016年外汇市场的信心跌到谷底,眼看就要形成踩踏。当时的讨论依据是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独立货币政策、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能兼得,至少要放弃其中一样。那么类似的问题则是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或者更广泛一点,叫“保投资”)。大家都认为“核武器”(外汇管制)不会被动用,因为它会将中国多年的货币改革和国际化的努力清零。
当年“破7”前夜发生了什么?神秘资本力量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挽狂澜于既倒。但为了保这个关口,外储掉了1万亿美元。外储自此在3万亿美元附近稳住了,不过这也让人看清了,“狂战士输出”不可持续。
而今年发生的事情,导致“破7”再次成了问题。今年5月份,人民币下跌了2.5%,是当月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显然,5月份美国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起到了关键作用。而8月2日宣布对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则加重了人们对人民币走贬的预期。
央妈会不会再次突施大招“保7”,让做空者赔得头破血流?央行肯定是有底线的,只不过悄然后撤了而已。8月5日上午汇率表现就证明,整数防线是不存在的。投机者和出逃者在作死与血赚的边缘试探。
随着走贬的深入,央妈介入的可能性迅速拉高,而且手段会相当凌厉。中国银保监会和央行官员都在放话,如果做空人民币,会蒙受“巨大损失”。但是,市场已经不相信,在不吓跑亚洲其他国家的前提下,央妈还拥有长期手段。
对策与容忍
人民币长期看衰当然有问题。股市抛售、竞争性贬值导致的金融不稳定。美国投行们相信,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贸易争端,人民币还会下跌。原因在于出口下降、工业产出和零售额低于预期等基本面。
为了证明我们的警告是有效的,央行唤醒了2016年的记忆。央行表示将在香港发行票据,能够推高离岸人民币。
问题是市场认为,经常项目赤字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调整”是合理的。同时还有学者预测,当人民币汇率低于7的时候,将促使两国回到谈判桌上。经过多次内部激烈争论(好吧,也可能是戏多),美国没有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但当中国真的对贬值无动于衷的时候,整个亚洲地区的货币都会发生竞争性贬值,美国股市将因此受损,特朗普非常在乎这一点。他将股市的繁荣与自己的执政成绩捆绑。
不过,底线猜测游戏总有结束的一天。只要做空者恋战,不愿意获利了结,持续挑战央行底线,后者的出手也就成了必然,只不过方式未知。鉴于央妈短期政策工具的齐全,任何轻视的想法都会遭到惩罚。对做空者而言,意味着短期风险正在积聚。
在人们大谈“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只是极端情况的假设。事实上,政策制定者们可以在汇率稳定和政策独立性的目标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取得两者的均衡。而资本自由进出,在当前则受到很大制约。外国投资者赚到了钱想汇回国内,是没有问题的(回国可能会面临收入征税)。国内投资者对外投资,则被限制了范围。而抛售内地股票的资本,需要以什么方式出逃,一直与监管在玩猫鼠游戏。
适度贬值不是坏事
对于汽车产业链来说,总体而言,贬值不是坏事(前提是有限贬值)。市场层面,贬值令进口车竞争力被削弱,从而有利于国内汽车。而外国进口零部件也面临类似问题。但后者之所以还能与本地供应商竞争,很可能是由于技术护城河,而非价格优势。这种情况下的本币走贬,只会增加整车厂的成本,改变不了产业链的分布现状。
同时,本币贬值肉眼可见的好处,就是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过,即便贬值10%,对中国整车出口的作用也弱于零部件。因为前者受制于非关税壁垒远远多于后者。车企都着眼于得到发达国家市场认可的象征意义,但势头不好时,最先被舍弃的就是这些务虚的形象价值。最近,多家车企先后暂停或搁置了美国市场的开发进程,原因不言自明,本币贬值对此完全没有帮助。而且,他们追逐的本地化目标本身,就包含了对冲汇率风险的内容。
任何市场和供应商海外部署的车企,考虑汇率风险是必修课。汇率一动,全年白忙,这不稀奇。原因在于,车企偏低的利润率和产业链全球配置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宁可不在汇率上占便宜,也不愿意暴露在汇率风险面前。多年前已经证明,所谓的避险工具,可能会坑人。企业玩投机获利上了瘾,对冲就变成搏一回。
同时,老药方是全球资产配置,哪里买,哪里销,尽量将供应链建在本地,并靠近目标市场。美国的廉价车生产线之所以能配置在墨西哥(尽管特朗普很不满),原因自然在于北美三国的市场一体化。尽管墨西哥比索是不稳定的“二类货币”,但通过减少二类货币中的存量资产,及时兑换成稳定的一类货币(美元、人民币、日元等,而英镑的新地位有待于考察),可以规避风险。
从这个角度,人民币“破7”,短期内仍属于小波动。央行希望在汇率7附近晃悠,可以增强市场的耐受力。不过,没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可以对抗长期趋势。央行要避免的,则是汇率的长期单边走势。(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