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积累28年还在不断完善中的质量准则、一种追求公正公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一个不断成长中的试车场……从生产到管理,每一个过程、每一次改进看似不大,但综合起来构成了一汽-大众品质和体系的坚实保障。
文/《汽车人》邢秋鸿
印象中的一汽-大众是怎样的?是合资销量第一、拥有五地六厂、260多万产能的汽车制造企业。这些成绩成为一汽-大众身上闪闪发光的标签,结果说出来轻而易举,过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日前,“一汽-大众品质之旅——‘众创未来’媒体青年营”在长春开营,邀请30家媒体走进企业,从生产到质检,从研发到管理亲自体验。
三天的时间或许有些走马观花,难以将每个流程都了解透彻,更遑论深入研究一汽-大众28年来的成长历程。但却可以从中领会到一汽-大众对制造和品质锱铢必较的精神。
简单来说:汽车无非是四个轮子装上沙发。因为这句话很多人将汽车制造视为很容易的事情,但在一汽-大众就会发现,这里随处可见对汽车制造的敬畏和尊重。“经过一系列检验,如果产品达不到一汽-大众的标准,就必须返工重修。”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质量基本技能培训负责人这样说;“员工们最怕的就是‘奥迪特’检验了,抽样产品检测不合格,则无条件判定该批产品全部不合格。”总装车间工作人员这样说……
成立28年,一汽-大众将品质一词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打造的从生产到管理、从选拔到提升的全体系能力。或许这才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之下,不能被轻易复制的财富。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冲、焊、涂、总”四大工艺是整车制造环节的基础,也是所有整车制造企业必备的环节。之所以在这相同的工序之后会出现不同的质量结果,是源于每一个细节。
冲压是整车制造的第一步。进入冲压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人操作“DEMAG”起重机械,将装有原料的各色箱子摆放至指定的地点。工作人员告诉《汽车人》:这些都不是随意堆放的,每一个箱子装运什么样的物料、放在什么位置都有讲究。简单的一个放置问题,经过科学优化最终都能够达到节约成本和时间的目的。
在整齐的物料堆之后是冲压机床和模具,从原料拆垛到上料搬运均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操作。通过“拉延、修边、冲孔、整形、翻边、二次拉延”的独有6序冲压工艺,对成型,卷边等各个细节都有专业工序,确保了冲压件的精密准确。为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流出,最后安排专业人员再次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在焊装车间,一汽-大众采用业界最高的“VASS”电气标准,装备大量源自国际一线供应商的机器人,实现了焊装车间100%的自动化率。得益于广泛采用激光焊、MAG焊等尖端技术,极大提高了车身的连接强度,大幅提升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据工作人员介绍:激光在线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将底部总成扫描传输到电脑上,如果误差超过0.01毫米就是不合格,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车间暂停生产。
涂装的工作几乎都是由机械臂完成,除了最终检查环节,这里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这里也集合了各种顶尖技术,例如:360°翻转电泳工艺、PVC工艺以及空腔注蜡工艺。“一汽-大众涂装达到完全自动化,可自动识别车窗、车门等区域,实现无死角喷涂。”工作人员表示。肉眼可见的是,连车辆上每一个螺丝的螺纹也被喷涂得十分均匀。最后仍然少不了检测的环节,工作人员会在车身进入下一道工序之前,仔细检查车身漆面,以求将问题在生产环节都能得到解决。众所周知的是,一汽-大众有着3年无锈蚀、12年无锈穿的质量保障承诺,从这里就能知道做出这种承诺需要的底气和自信。
总装车间,一汽-大众采用模块化装配工艺,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生产节拍可达到64秒装备完成一辆新车。不仅对下线车辆100%严苛质检,一汽-大众还会对已检验合格的产品随机抽检,进行标准更苛刻的奥迪特评审。“完美是一种追求而非状态。”这便是一汽-大众非凡“质”造实力的最佳诠释。
质量是管理出来的
即使自动化率再高的生产线,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却也难以保证完美的质量。对于追求高品质的一汽-大众而言,造就将这个质量保障贯穿于生产制造前期的研发环节和事后的检查环节。走进一汽-大众鲜少对外开放的三大核心实验室——车辆安全中心、质量保证检测中心、匹配分析测量间,每一个实验室都有专门的任务,从外观到味道,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全方位的质量把控才是一汽-大众的追求。
作为第一个海外获得大众集团认证的整车安全试验室,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集先进设施、核心技术及完备试验项目于一体,不仅可进行整车碰撞实验,还能对车身、气囊、安全带等安全性能装备进行实验和分析,确保了一汽-大众各款产品均达C-NCAP五星安全标准。
在质量保证检测中心,系统了解了拧紧技术、工业CT、色谱质谱分析、材料气味评价方法等知识,加深了对一汽-大众“高品质”基因的认知。而对于质量控制,一汽-大众则采用业内最严苛的设计要求,确保在极高频次的使用后仍能保证舒适美观。
匹配分析测量间拥有国内领先的设备和检具,对零件的尺寸和匹配进行精密检测,确保不出现尺寸偏差、匹配度不够等问题。零部件尺寸公差不能超过0.5毫米、发动机等精密零部件尺寸精度更精确到微米、且力求确保零部件100%合格等等,正是始终坚守如此苛刻的标准,成就了“高品质”的一汽-大众。
继1-6月销量逆势上扬之后,7月,一汽-大众为用户交付新车157,323辆(包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增长2%,持续领跑乘用车市场。这是令很多企业都羡慕的业绩,但这背后是一汽-大众多年积累的软硬兼具的实力,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一句话概括一汽-大众,有人会说是德系精品,有人会想起合资第一。在没有走进一汽-大众之前,难以体会每一个成绩背后的执着与苛求。将一个量产零部件的差距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做到这点已经不易,那么将一个涉及上万件零件的工业化产品做到高品质,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汽车是民用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深入了解一汽-大众之后,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感悟。(文/《汽车人》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