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峻的黑色钢结构和玻璃墙面相结合,与明亮的内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觉仿佛走入了一个充满创新力的实验室。来到极星(Polestar)成都生产基地,更像是误入了某个艺术馆。
文/《汽车人》邢秋鸿
梁思成说:“建筑是永恒的艺术。”但几乎不会有人会将“艺术”与“工厂”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以生产为核心的工厂,追求的一直都是效率和利益最大化,与艺术实在是相隔甚远。不过,极星(Polestar)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
日前,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印象中的生产基地大多是这样的:大型机器设备不停运转,黄色或红色的机械臂不断重复相似的动作,焊装车间里还时不时有火花飞溅的场景……在极星成都生产基地,固有的印象被打破。
北欧极简主义的黑色流线型建筑外观,配以白色的内部装饰,整面的玻璃落地窗依次悬挂在外墙,上午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让建筑内部更加通透明亮。这座建筑包括了主厂房、办公区和餐厅等功能区域。建筑的中央位置有一个充满绿植的玻璃中庭,在视觉上将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人相信,是处在一个集设计与生产一体的基地中。
当然,极星成都生产基地的设计不光是为了美观,这里也是一个用户体验中心。所以,设计更是为了给每一处增加故事性,让消费者在了解极星时,不仅了解产品,更是了解文化。同时,这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将用户体验中心与生产基地结合,在参观时,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产品和品牌故事,更是与生产基地之间近距离接触。
极星品牌中国区总裁吴震皓
选择在成都建设一个生产基地,一方面是通过突出的艺术氛围,表达了极星品牌的设计感和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依托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优势。这些才是隐藏在“艺术”表象之下极星更想让消费者知道的。极星品牌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说:“放眼全球,中国制造拥有人才和资源的巨大优势,极星希望立足成都、深耕中国,并协同全球资源和领先技术推动中国制造再升级,我们始终将中国作为极星品牌全球布局的重中之重,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品牌新格局。”
外观和气质上的种种不同,造就了这样一座生产基地的不同。这里不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量产产品,首款量产产品为百万级混动跑车Polestar 1,每年限量500辆。未来随着Polestar 2和SUV车型的投产,这个生产基地或将随之扩大。但无论如何,目前500辆的任务,对比建设一个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而言,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其实,这里的重点不光在于生产,更是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试验场。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是国内首家具备完整碳纤维车身结构制造工艺的汽车制造工厂,设有碳纤维车身成型室与碳纤维车身喷漆室,通过尖端的生产设备与技师精湛手工艺的结合,完成从碳纤维车身结构件预处理、碳纤维车身结构粘合成型到整体碳纤维车身喷漆的完整制造工序。
脱胎于沃尔沃的极星从骨子里仍然带有沃尔沃的气质和基因,例如:对安全的追求和设计上的极简主义。体现在生产基地上,便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碳纤维车身制造工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车身结构中的大量使用,是极星1在工程技术上的一大亮点。不仅可以使设计师梦想中的前卫极简设计可以变成现实,将设计变为极星品牌在市场上突围的一柄利剑,还可以实现可有效减重230公斤、整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增加45%。
与此同时,碳纤维材质的喷漆工艺是另一项大挑战,相比于传统钢材的喷漆,碳纤维的上色工序更加复杂,耗时更长。为获得正确的颜色与表面效果,极星采用了价格高昂的环保低温漆,通过技师手工喷涂的方式慢造细作,每一台极星1至少需要20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喷漆的所有工序,进行多次打磨、多层喷涂以及低温烘烤,确保漆面颜色、光泽与硬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增强每一层漆面的附着力。这些材料变化和创新之处,才能体现百万级混动跑车的价值所在。
极星品牌于2017年正式以全新独立品牌的形象向全球发布,以Polestar 1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并宣称专注于生产高性能电动汽车。Polestar 1是极星品牌的开篇之作,为未来品牌其他车型奠定了非常高的起点,也是品牌“纯粹、先锋、高性能”定位的体现。之所以会受到关注,或许是因为虽由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打造,但这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却选择了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性能。
今年4月12日,Polestar 2在国内正式上市,打着极星品牌“性能”标签以及传承沃尔沃北欧极简设计风格,虽还未交付,但却默默地开始与Model 3之间较量。无论Polestar 1还是成都生产基地,代表的是极星品牌的高度,但一个品牌仅有高度显然是不够的,极星还需要Polestar 2以及其后的一系列产品将这一高高在上高性能电动车定位落于实处。(文/《汽车人》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