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5G起航:电动化之争进入新战役

作者:
麦可
时间:
2020-04-07 09:35:40

你能想像吗?

最早的“车联网”是个什么样子?

没错

就是一部电话

甚至还是一部座机

1910年,爱立信公司创始人拉什马格拉斯将一部电话机装在了汽车上,这标志着汽车终于作为一个通讯终端开始了长达110年的车联网进化之路。

其实最早的车载座机并不能随时随地通话,司机还需要找一个有电话线的地方,用特殊的工具把车载电话与电话线进行物理连接,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车联网真正开始走上属于它们的舞台,是在数字信号开始广泛替代模拟信号的移动通话技术革命之后。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就不得不说说5G。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的摸索和挑战中进步,技术指标和细节特车圈在此不加赘述,简单来讲:

1G:传输能力最低,只能支持语音通话。

2G:传输能力增加,支持文本和简单图形传输。

3G:传输能力进一步增加,支持浏览网页和下载视频,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视频对讲。

4G:传输能力大幅提升,支持流媒体播放等流量大户。

5G:传输能力极大提升,无线波长进入毫米级,也就是大家所知的毫米波传输,支持极高清流媒体播放和极低延迟的远程控制。

与此同时,车联网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同步进化,从车载无线通讯,到流媒体播放和在线娱乐、导航,车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但5G技术的出现,为车联网赋予全新的应用领域——自动驾驶和远程控制,其超算和极低的延迟让车路一体成为可能,讲到这里,对于消费者来说衡量汽车自动驾驶的标准也逐渐清晰。

有一种说法,认为汽车行业是一个工业大国综合技术水平的标杆,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创新技术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THS(Toyota Hybrid System)混合动力系统”,为日本企业如今遍地开花的油电混动和新能源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年前,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以创业者的姿态开辟出自身发展的全新道路,从首个股份制改革的新能源车企,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从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到全球顶级高端智能工厂破土动工;从EV系列首车下线,到ARCFOX破界而生;从市场破冰的电动十君子,到产销纯电动车50万辆……一路走来,北汽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看得出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有着61年造车积淀的北汽集团并不解渴,自2019年日内瓦车展进行品牌全球首发,北汽集团掌舵人徐和谊从日内瓦到上海再到广州先后三次为ARCFOX亲自站台,亲自推动,事实上也是如此,ARCFOX是北汽集团“高新特”战略中排头兵,是品牌向上、品质向上突围的一把利刃,徐和谊则希望ARCFOX成为继北汽新能源之后国企混合所有制二次改革的典范。一年之后,今年的3月12日,ARCFOX事业部正式成立,在外界看来此举是北汽集团品牌高端化建设的又一加速器,与时间赛跑、为品牌首款产品上市扫清制度上的障碍,用北汽新能源马仿列总经理的话来说,就是“开启北汽新能源二次创业新篇章,打响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高端化战役第一枪”,事业部按产销研供一体化建制,可以说形式上完全是独立品牌经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于立国被任命担任事业部总经理。

ARCFOX之于北汽,雷克萨斯之于丰田,有着异曲同工的战略布局,北汽意欲将ARCFOX打造成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高水准的品牌,有战略布局也有实际行动,据悉,ARCFOX首款量产车生产工作正在北汽麦格纳合资工厂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大众MQB、丰田TNGA、雷诺-日产CMF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然而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拓展性,又被赋予了智能化和自我更新的特性,可以说电动车的模块化平台更像是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决定了产品在智能、品质等方面的可靠程度。

通俗地来讲就是需要架构更加灵活、更加懂你、更加“未来”,这几点在ARCFOX智能模块标准架构(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简称IMC架构)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和超级进化是IMC架构与生俱来的四大特征。

首先,超级拓展决定了基于该架构研发的三大先天性技术优势。一是通过模块化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可以实现轴距2.5至3米的车身拓展,满足从A0到C级,从Sport sedan、SUV到Cross车型的全覆盖;二是通过不同模组的标准化全气候电池包组合,可以实现全系车型500-700km的续航里程,加上完善的充电网络,能够大幅消除用户出行途中的里程焦虑;三是采用多材料模块化车身技术,通过多种冷连接技术创新,使车身的扭转刚度达到50000N·m,远远大于同行业22000N·m/deg标准,实现了全系五星标准。

其次,对于超级智能,换言之就是更准、更快、更人性化。通过与华为的深入合作,IMC架构成为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平台,搭载了算力高可达352万亿次每秒(TOPs)的5G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超过30多个智能感知设备。这些硬核的设备,可以充分解放驾驶员的双手,能够让驾驶员在不监视路面的情况下,不需要对车辆进行任何操控,完全可以交给处于5G网络下的AI智能系统操控。

适配IMC架构的百兆的全新以太网EE架构后,能够让ARCFOX的产品在行驶途中,实时获取高精地图数据的更新,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通过5G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超高速交互。

而这样的配置标准,在技术上已经可以支撑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简单地说,ARCFOX基于IMC架构,将会让ARCFOX未来的产品具备多场景化自动驾驶体验。

再者,有了超强算力、超强数据,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自动驾驶模式下,可以在车里一边看欧洲杯一边玩游戏,甚至还能与好基友视频连线一起“开黑”,有了更多可以想像的交互空间。当一台车具备了5G传输技术,海量的信息将会让产品的人机交互就会有更多新奇的玩法,ARCFOX首款量产车将装配全球首个可触控定制大屏,极致视觉感受,优于苹果的Retina。同时IMC架构赋予产品多模态情感交互功能,可实现语音、人脸、手势、情绪、气味多通道五感车机交互。

最后,IMC架构强大的进化能力让其具备了人工智能元素,凭行业领先的SMART算法集合实现人工智能。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最大熵模型 (Maximum Entropy Model)、迭代算法(Ada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决策树(Trees Decision)的算法、迅速地让千万行等级的本地代码与云端的联合决策,整车超过30个以上的模块实现产品OTA升级,并解锁新功能。

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名词作为普通消费者其实无需了解太深,你只需知道,IMC架构是具备进化能力,持续迭代升级让你的车体验焕然一新。

去年12月底,ARCFOX 首款量产版试生产首车正式下线,内部命名为N60,作为首款量产车,从伪装车可以看出外部造型近乎接近概念车,官方目前公布的产品细节很少,但根据IMC架构的能力推测,这款车具备深不见底的科技智能和超级体验。

可以看出,“车路一体”和自动驾驶将会是未来全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一点对于ARCFOX来说胸有成竹,趁着5G技术在国内如火如荼发展,再加上即将上马的“新基建”浪潮,或许可以让ARCFOX如鱼得水、破冰前行。

从座机上车到5G车联网近在眼前,110年的发展历程终于让车联网在今天看到了最终形态的影子,ARCFOX旗下高端智能纯电SUV也即将上市,加上拥有世界领先欧洲造车技术的北汽麦格纳合资工厂,ARCFOX首款量产车有望成为让新能源汽车掀开全新一页的翻页人。(文/《汽车人》麦可,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