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自去年就深陷“量价”齐跌的中国汽车出口来说,人民币贬值无疑是“久旱遇甘霖”。尤其对以价格优势打天下的自主品牌汽车来说,这无疑给它们带来了转机,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外投资。
对那些进口到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品牌来说,人民币贬值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进口汽车的价格将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变得更加昂贵。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下,进口车的价格已经在不断下降,在此当口,再遭受人民币贬值压力,这对跨国汽车品牌的进口车业务非常不利。这或将导致跨国汽车企业加速国产化进程。
由人民币贬值引发的这些因果,给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其在国内市场埋下了隐患。
汇率压力有多大?
自中国汽车出口在2012年突破了100万辆大关后,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及部分市场贸易壁垒增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201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下半年则由升转降,年底亦未能扭转颓势,出口金额、数量双双出现下降,全年总体呈现负增长。据统计,2013年,中国汽车整车共出口94万多辆,同比下降超过6%。出口金额为128.1亿美元,同比下降6.4%。
进入2014年,中国汽车出口情况依旧没有改善,延续2013年的颓势。据统计,今年2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5.37万辆,比上月下降21.7%,比上年同期下降19.8%。而1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比上月下降17%,比上年同期下降7%。
中国汽车出口下降的原因有很多,进口国关税壁垒、政局动荡、经济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出口不顺,尤其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面临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
从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地区来看,其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非洲等传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仅大规模进入俄罗斯等较为低端市场,暂时难以进入西部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近年来在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开拓虽有所突破,但仍以发展中国家、传统产品为主。
在这些不发达国家里,中国汽车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价格,但是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长达3年多的单边人民币升值,让中国汽车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中东、非洲、中亚和南美之类的新兴市场,经常政局不稳,这也为出口增加了难度。
人民币贬值的利好
去年,日韩货币贬值,为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增加了不少竞争的筹码,尤其给与其价格差距不是很大的中国自主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从长城汽车发布的2013年海外出口情况报告中可知。
“2013 年长城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下滑21.5%为7.5 万辆。出口额同比下滑21.6%为46.27 亿。”而之所以会出现下滑,长城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日元、韩元贬值,中国汽车出口承压”。
如果人民币贬值能维持一年的下调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国汽车出口的成本压力,进而拉动汽车出口量,利润也将得到改善。
一般来说,人民币贬值的基本影响是:出口上升,进口下降,对外投资下降,外商投资上升。
近些年,受人民币升值和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中国汽车越来越多走出去在当地建厂,如力帆集团在去年启动埃塞俄比亚全新工厂的兴建工作,与此同时,它在伊拉克的工厂也正式启动,力帆在伊拉克覆盖率已超过60%。长城汽车公司的海外工厂已建成12家,并计划再投资7家,江淮汽车公司目前在海外的KD(散件组装)工厂已达到12个,奇瑞公司也将在其15个海外工厂的基础上加快在巴西的工厂建设。
倘若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话,中国汽车在海外兼并重组、投资建厂等海外扩张计划,预计将会受到一些影响。
国产化加速自主承压
回过头来看进口市场,人民币贬值必定会对进口车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不过,对不同跨国汽车品牌来说,这种冲击有大有小,完全依赖汽车进口市场的跨国汽车品牌,这样的打击无疑会造成“致命伤”,而那些在中国有合资业务的跨国企业,面对这样的打击,可以通过调整国产和进口的占比来抵御危机。
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更多国产化,将使得中国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变得更加快速。而伴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带来的价格下降,将对整个中国自主品牌产生越来越大的威胁。
这场由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生机,中国自主品牌应当牢牢抓住,同时,由此引发的危机,也在逼迫着中国自主品牌加快成长,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留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违者中国商报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