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赵英专栏】特斯拉何以如此

作者:
赵英
时间:
2020-09-29 14:06:53

特斯拉出击,让我们看到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产业资本奔走全球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全球产业链条形成的基本动力。美国产业资本家在中美贸易战中备受煎熬后,正集聚起来,挑战不符合本阶层利益诉求的总统。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国庆中秋将近,被疫情憋了大半年的我国民众正准备出游、聚餐、看电影、侃大山等等。大洋那边,尽管疫情汹涌,朝着“全民免疫”狂奔,精英人物却斗志正旺。特朗普总统和拜登,已经“约架”,两位老人家奔走各地,口吐莲花。

最新,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位个性突出的科技精英——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把堂堂的特朗普大总统告了。

9月24日(美国当地时间)特斯拉一纸诉状,入禀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状告特朗普政府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特斯拉要求法院认定特朗普政府对该公司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零部件征收关税不合法,要求退还已支付的关税税款,并赔偿其间利息。特斯拉此举估计得把大总统气得七窍生烟。大总统肯定做如此想:“我为国民从中国抢来几百亿美元收益,是非凡业绩,你们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返还,太离谱了!”

然而,资本家在利润面前,是不讲国家利益的。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券商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伊夫(Daniel Ives)认为:“特斯拉状告特朗普政府,此举出乎意料且出手强势,或吸引其他美国企业效仿。”伊夫感慨道:“时至今日可以看出,特斯拉在中国上海设立超级工厂的战略是何等重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很多美国企业都面临特斯拉这样的尴尬境遇。”

果然,据CNBC报道,9月25日已有约3500家美国企业就特朗普关税政策采取法律行动,要求偿还已支付税款,呼吁政府改变关税政策。据了解,除特斯拉之外,还包括福特、家得宝、成衣制造商Ann Taylor等知名美国企业。这已不是马斯克一个人在作战,而是资本家群体(主要是产业资本家)奋起怒怼特朗普总统。热闹大戏凑在大选期间一起开场,相信必将越来越精彩纷呈。

这场大戏背后的原因,却是非常深刻的。值得略加分析。

首先,特斯拉出击,代表了美国产业资本对于特朗普政策的极度不满。笔者在评论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时,曾经指出,特朗普及其助手(莱特希泽等人)是一些对当今全球产业分工基本不了解,仍停留在重商主义时代(至少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群老人(商务部长罗斯已80岁了)。他们挥舞上世纪的武器,犹如唐·吉诃德挥舞长矛,思路、目标、方法多有欠缺,效果当然可想而知。贸易战打到现在,中国仍然是在疫情艰困时代,国际贸易增长最佳的国家,美国的企业却受不了了。

其次,特斯拉出击,让我们看到中美贸易战中真实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中国制造业体系的难以替代、中国较高的产业竞争力,美国的产业资本难以与中国脱钩而去。相反,由于中国市场的魅力,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相对低成本与高效率,再加上疫情冲击,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度,在某些产业、某些领域,还在提高,甚至成为这些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特斯拉正是依靠高速进入中国市场,才能加速扩大生产规模,在美国股市一飞冲天。

再次,特斯拉出击,让我们看到中美制造业之间的联系何等紧密。美国跨国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需求,在某些产业、某些领域是刚性的,在产业链条上是难以替代的。由于这种刚性依赖,使得美国企业难以把加上的关税向中国企业转移。特朗普对中国企业的关税打击,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企业承受了。从技术经济角度看,这些产业在全球运行,依赖于与中国产业、企业共同形成的产业生态。

看到特斯拉的起诉内容,对笔者也有某种冲击。原以为特斯拉在中国经营初期,肯定是CKD甚至SKD方式,搞散装件进口组装,没想到其起步阶段就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依赖如此之多,更没有想到其美国本土工厂也要依赖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特斯拉不仅从中国进口座椅、车窗、玻璃、金属件、触摸屏等,其在加州费利蒙工厂生产的Model 3,还要从中国进口电脑和显示屏。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经过中国政府10余年努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已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已经很强韧;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为全球制造业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

最后,特斯拉出击,让我们看到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产业资本奔走全球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全球产业链条形成的基本动力。美国产业资本家在中美贸易战中备受煎熬后,正集聚起来,挑战不符合本阶层利益诉求的总统。美国总统历来对产业资本优待有加,并且加以青睐。上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查理·威尔逊——后来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国防部长,曾经有一句名言:“对通用公司有利的事,即对国家有利。”

特立独行的特朗普总统大选在即,他通过离奇的抗疫策略搞垮了美国国内市场,发动中美贸易战搞乱了美国企业的国外市场,在余下的一个月里还能无视产业资本家的利益吗?

特斯拉的诉讼,掀开了大选期间另一场政治经济博弈的序幕。(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