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CPTPP,中国加入会更有利于日本。CPTPP带给双方更高水平的贸投关系,机遇大于挑战。
文/《汽车人》黄耀鹏
上周五(11月20日),在吉隆坡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27次会议上,中国最高领导人表态称,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虽然半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有官方或者半官方声音,表示对CPTPP持积极态度,但这一次声音来自最高领导层,而且是在APEC这样一个亚太贸投磋商机制之下表态,代表国家战略级动向。欧洲媒体称:“在特朗普时代即将落幕之际,亚太将迎来一个贸易更加自由的新世界。”
中美拉锯的历史转折
在WTO多哈回合谈判失败以后,中国加入CPTPP的可能性,与RCEP一起,构成继全球贸易体系第一次重大积极迹象。
由中国出面整合亚太贸易,虽然众望所归,但不禁让人慨叹世事无常。
从2009年11月到现在,11年的时间,世界目睹了中美拉锯过程。2009年1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加入TPP谈判。对于环太贸易圈,双方各自主张了一套区域贸易体系。现在彼退我进,强化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动权,历史性地倾向于中方。
在贸投层面上,美国已经无意愿出面整合环太平洋体系,表面上出自特朗普个人意愿,实际上,2016年的特朗普代表美国中部保守势力对环太贸易体系的看法。眼下拜登虽然胜选,但受制于共和党在参院的主导权,美国重返CPTPP的意愿将受到牵制。
在美国政权交接混乱的过渡期,中国又一次抓住了机会。
中国加入,是CPTPP“复活”条件
2017年美国退出后,日本牵头,降低了一些代表美国意志的条款,形成CPTPP。而且,日本为了保留美国回归通道,冻结了一些代表美国意志的投资和知识产权条款。同时,降低了超国家机构对争端机制的裁判权,以及扩大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的范围。
这些条款,在美国回归后可能被重新激活。美国仍可行使创始会员国的权力。这与日本在RCEP中留的后门一样——日本力主设立了“保留印度以原条件加入RCEP”的条款。
在各种国际协议中,日本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担当“后门保管员”,其目的只有一个:制衡中国。
这就涉及到CPTPP和TPP的定位问题。CPTPP不是TPP的替代品,更不是缩水版,更像是一针安慰剂。因为TPP的生效要求设定为,至少6个签约方批准,同时(2013年)成员国GDP合计至少占据全部创始签约方的85%;而CPTPP则将生效条件改为,不论国家大小,至少6个成员国或超过50%的成员国批准即可,压根没提经济体量。
美国当时占据总量的60.4%,日本占17.6%。更重要的是,TPP最大的输血方和市场提供者,都是美国。美国不玩了,日本自己扛不起其他小弟的期望。CPTPP只不过是个虚位以待的空架子,如果没有超级市场体量的大国加入的话。
没有美国,就凭加拿大、智利这几块料,跨不跨太平洋意义不大,CPTPP蜕变成亚洲边缘俱乐部。
中国来了,就从根上断了美国重返TPP的可能性。即便美国新政府现在就上台,也不可能在决策和准入条件方面跟得上中国。中国此举,增加了美国亚太盟友与中国脱钩的机会成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加入RCEP,已经意味着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破产。如果中国进一步强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未来的拜登政府组建“对华施压”联盟就更困难。
澳大利亚眼下的对华贸易困境,很说明问题。
优化亚太产业布局的算盘
不过,中国官方说的是“积极态度”、“积极考虑”,不等于加入板上钉钉。第一,谈判没有开始;第二,一些当时专门为了恶心中国而设立的机构裁判权、知识产权保护、跨国投资等条款,还不知道如何处理。
中国并非CPTPP创始签约方,照常规不能更动立约要件。但中国能提供超级市场和贸投空间,即惟一的供血方。如果不能纳入这样的成员,CPTPP坚守条款毫无意义。
不过,CPTPP的贸投标准比RCEP高,综合性、一体性更强。中国加入后,日本在金融、汽车等优势产业上,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布局。
现在的汽车产业上,日本企业已经深度嵌入中国市场。整车企业带动了上游供应商,都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长期的投资。但是,无论零部件,还是整车产能,因为中日关税墙的存在,调度的便利性和成本都比较差。
丰田的栎木工厂,从零部件入厂开始,就已经安排好,最终的组装产品,是发往中国、中东,还是供应本土的。原因很简单,三者的质量标准、大贸手续和市场偏好,都不一样。
而零部件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就近部署、就近供应。丰田奉行的准时制、零库存,其实非常依赖快速物流。报关通关手续再怎么便利,也不可能像欧盟内部那样,在“马约”下实现“无国境线”跨越物流。
在CPTPP框架下,跨境零部件流动成本将大大降低。日本和中国的零部件网络,第一次有联接起来的可能性。当然,联接是有限的、有条件的,但是成本降低是毋庸置疑的。这种贸易安排,本质上天然有利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它们在多国拥有本地化工厂,可以在联合采购平台采购上一级原料,然后跨境分发,再将旗下各地工厂改造为高度专业化工厂,而非一家从头干到尾。这样可以实现成本集约化。
一句话,中国加入CPTPP,将有利于日本优化亚太产业链布局。
日本内部有人担心,如果中国加入高标准的CPTPP,将重演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情景。中国不会甘于产业链条上的现有位置,一定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逐渐沿着链条向上攀升,直到和发达国家产生高端生态位上的直接竞争。
日本权衡了利弊。对于RCEP,呆在协议之外,只会让中国在RCEP框架内主导话语权,所以没有说服印度一起制衡,也要必须签RCEP。
对于CPTPP,中国加入会更有利于日本。美国已经光荣孤立,不能在CPTPP框架内干涉日本贸易政策。中国来了,将让CPTPP复活。日本曾经测算过,CPTPP将让日本GDP增加1.5%。如果中国来了,增幅可能会翻倍(已经考虑中国竞争力的对冲部分)。
日本离不开对华贸易。今年Q3,日本GDP年化增长21.4%。这不意味着日本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而是日本对华出口增长的结果。日本对华出口额已经连续3个月正增长,成为日本外需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来源。日本半导体与汽车产业尤其受益,主力企业纷纷调高业绩预期。
CPTPP带给双方更高水平的贸投关系,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的积极态度,对日本来说是个好消息,日本当然欢迎中国现在的表态。(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