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恒大汽车动作频频,不管是基地启动试生产,还是路跑、内饰曝光,都指向恒驰距离量产越来越近。恒大造车不到两年,一路高举高打,从无到有,核心技术、产品品质、生产制造三场造车“硬仗”,显然已逐一攻克。
恒大作为跨界者,以步步为营的行动消除外界质疑,成为造车新军中不能被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更逐渐被视作特斯拉的最强挑战者。未来恒大能否决胜于市场?也许可以从恒大在三大战役中的表现,找到答案。
第一战:核心技术战
2019年,恒大以“资金换技术、技术换时间”的策略,通过大手笔的并购与整合,恒大在3.0底盘构架、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轮毂电机等多个方面,迅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但如何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保持并扩大技术优势,恒大对此一直很低调。
近日,随着许家印视察恒大全球电池研究总院和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的行程曝光,恒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实力才第一次向外界展露。
不仅在电池研发这一核心技术上拥有李浚秀、小泽和典、芳尾真幸等国际知名电池科学家,在其他领域恒大同样招揽了顶尖的专业人才,如动力研究院院长徐性怡、整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战平等,都是老牌车企的技术专家。
11大专业研究院,合计拥有3200多名科研人员,这个规模还将可望继续扩大。
第二战:产品品质战
一年前的许家印,为了打造高品质恒驰,走访了23个国家、47个城市,先后考察了58家全球汽车工业龙头,与4家工程设计龙头、15位造型设计大师、110家龙头供应商合作,建立起三大世界级“朋友圈”,从研发设计、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三大方面,保障恒驰的品质。
一年后的许家印,作为恒驰1的首批体验官,向公众展示了车恒驰充满豪华感和未来感的内饰。
在这一年里,每一次恒驰的亮相都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比如8月发布的六款恒驰,造型款款出色;又比如日前披露的路跑身姿,优雅而灵动。
这些表现,都是恒大在品质上很下功夫的结果。未来,突出的产品品质或将成为恒驰最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战:成本控制战
随着特斯拉售价一降再降,“性价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的杀伤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恒大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这个因素。为此,恒大在生产制造环节下足功夫,通过多个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生产基地,以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智能制造实现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及品质的大幅提升,确保恒驰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此外,恒大还制定了足够大的产能目标,按规划恒大2025年产销将达到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规模化生产不仅是恒大市场野心的表现,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目前,恒大位于上海、广州的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全面启动试生产,随着明年下半年量产开启,恒大汽车能否带来行业格局的改变,将很快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