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实际上是未来10-15年中国面对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可以使我们对国家已经或即将面对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入、缜密的思考,以便未雨绸缪。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转眼间又到了年末。作为一个不上班的老人,在这悠闲的时光里,看着窗外阳光洒满的草地,想写一些不太着急,但又要做长远之想的事情。在此谈谈大家都很关注的芯片吧。
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制裁华为公司以来,“芯片”二字成为媒体上炙手可热的词汇。大家先是从具体应对之策予以关注,然后是反思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发展路径,其后是对芯片的技术、产业攻关予以具体讨论,再后是关注芯片对具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令汽车产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本年度即将结束之际,所谓“芯片短缺”竟然能立即出现,并且实实在在地对全产业产生了影响。
据笔者所见,已有不少文章对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不乏精彩论述。笔者在本文中不想就此次汽车产业“芯片短缺”有关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只想就一些长远、宏观问题,发表些看法。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不能仅看作中国汽车产业面对的“芯片短缺”问题。“芯片短缺”、芯片产业研发与制造能力羸弱,不仅涉及中国战略性产业(笔者这里主要指的是军工产业),而且普遍存在于中国的支柱产业中,是一个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全局性问题。
在重大危机发生时,“芯片短缺”不仅对我国战略反击能力产生重大打击,也将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乃至进行危机应对动员,产生重大影响。从此次疫情危机中,汽车产业对国家应对危机及应对危机的能力(疫情初期,多数口罩制造能力来自汽车产业转产)的影响,可见一斑。
从中国汽车产业面对的芯片问题,还可以反映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升级换代、产品升级换代,中国对芯片的依赖将有增无减。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将是最近10年内,政府、产业、企业都念念不忘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
“芯片短缺”问题,不仅涉及电子通讯产业,而且反映出国家整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中的重大缺陷。例如,光刻机的对外依赖,反映出芯片产业制造能力的对外依赖;高端芯片(包括“车规级芯片”)的对外依赖,反映出芯片产业链条的严重不完整,不安全、可控;重要领军技术、产业管理人员的对外依赖(例如,最近中芯国际管理层的内斗,美国对在美华裔及中国芯片专家采取的行动),反映出芯片产业要素的对外依赖。
从以上角度看,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实际上是未来10-15年中国面对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可以使我们对国家已经或即将面对的重大经济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入、缜密的思考,以便未雨绸缪。
从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看“芯片短缺”问题,“芯片短缺”是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出现的,依靠产业自身能力及其影响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
既往汽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产业发展不同步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汽车产业自身技术进步或带动其他产业做相应改进与转变予以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则与传统挑战完全不同,汽车产业与芯片产业在技术层级上有着较大差别。芯片产业是产业顶端的皇冠,汽车产业则被认为是中高技术层级的产业(OECD划分标准)。以中高技术层次的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顶端的产业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芯片短缺”问题,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单独面临的问题,在经济、产业发展日益呈现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重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均要依赖于芯片产业。因此,国际政治博弈对于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的影响,可以断定是全产业链的、持续不断的,这加大了解决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的难度。同时,也意味着仅仅通过市场和资本扩张的途径,是难以奏效的。
“芯片短缺”问题,此次出现,并未伴随国际政治争执与博弈,大致可以说是市场供给与需求失衡所致。这表明仅仅芯片产业、芯片市场上的扰动,就能够震撼汽车产业。随着汽车产品技术日益升级换代、智能化和能源革命的推进、汽车产业对芯片需求的增加,全产业对芯片产业的依赖将有增无减。
“芯片短缺”问题既可以通过国际政治予以反映,也可以通过市场上力量的强弱予以表示。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对芯片依赖的增加,随着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跨国公司新能源、智能驾驶汽车陆续量产,在芯片争夺战中,我国汽车产业并不占有优势。
顺便说一句,上述对芯片产业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软件产业。诚如笔者在前些日子的一篇文章中提醒的,芯片和软件是保障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可控的核心。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项重点任务中,包含与芯片问题密切相关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任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解决芯片问题的战略要求与路径。
具体而言,除了产业、企业、科研机构加大技术攻关外,在政府层面,要对芯片发展有统一的规划与整体扶植政策(最近推出了免税10年的政策),要在军民融合基础上把汽车芯片与军用芯片一体化予以推进;在产业层面,协会和学会等中介组织,要积极组织产业内外协同合作,打通产学研用渠道,制定跨产业的攻关路线图,引导资本、技术进入关键部位;对于企业而言,要扩大视野,寻求新的跨产业合作技术攻关、资本运营、企业运用模式,改变既往的企业发展路径,转变企业组织模式。
文章写毕,感到虽然想轻松地讲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但实际并不轻松。三言两语,难以道尽如此宏大的课题。就当是年终岁末,给大家留下一个话题吧。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芯片短缺”问题能够看到一些眉目。
预祝各位新年快乐!预祝汽车工业2021年取得新进展!(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