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全球危机中,丰田再造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4:53:15

  再用不了几天,各大日系汽车企业都将按照惯例,在3月底上一财年结束后公布企业运营数据。与往年不同的是,一向以盈利见长的这些企业却可能不再那么轻松。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系车企有可能2008财年出现集体亏损,亏损总额将超过7000亿日元。让人诧异的是,自成立71年以来连续保持盈利记录的丰田汽车公司,赫然出现在亏损行列中。

  要知道,丰田公司是惟一跻身世界500强排名前10的日本公司,它的盈利长期以来牢牢占据所有日系企业之首,是所有企业所难望其项背的超一流公司。根据丰田公布数据,在去年4月份至12月份的前三个财政季度中,丰田净亏损额达到164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仅净利润丰田就达到4586.7亿日元,丰田所赚的钱甚至超过大众、日产、本田等对手的总和。短短一年时间,变化如此剧烈,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

  命运似乎就是如此不可琢磨。丰田在迎来历史上首次亏损的同时,它也在创造自己企业史上的另外一个记录——2008年,丰田汽车销量超越通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据统计,2008年丰田汽车共销售汽车897.2万辆,虽然较上一年度下滑了4%,但这足以使它超过通用的840万辆。在全球汽车史上,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越。要知道,从1931年通用成为全球第一以来,它在这个位置上已整整霸占了77年。也许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成也北美败也北美

  很难想像此时丰田汽车公司高管们的心情,到底是为摘得全球第一的桂冠而喜,还是为破天荒的亏损而忧。

  直到去年之前,丰田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免疫能力,无论经济大潮起伏,无论全球车市兴衰,它都能够巍然不动,似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它的成长空间。事实上,在过去20年里,丰田缔造了一个发展的奇迹,从年产量300万辆跃升至近900万辆。之所以创造这个奇迹,是因为丰田找准了创造奇迹的沃土——美国市场。

  得益于在北美市场的持续热销,仅仅就在过去5年时间里,丰田接连跨越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正是在美国,丰田成功打造了全世界最成功的高档品牌雷克萨斯。虽然丰田没有具体透露全球盈利分布,但业内一致认为,北美市场是丰田最大的利润来源,北美市场对丰田利润贡献超过40%。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北美市场的成功,成就了丰田全球第一的霸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合。丰田去年首次尝到亏损的滋味,很大程度上也是拜北美市场所赐。从去年年初开始,丰田北美市场的销售就开始出现异样:在第一季度出现罕见的亏损。但此时丰田高层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丰田社长渡边捷昭认为:北美市场出现的销售滑坡,只是暂时性萧条,不用到年底,市场将再次回暖。而此后恶化的事实无情地击碎了渡边的判断,这也成为渡边担任丰田社长以来最大的败笔。

  当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丰田汽车在美国已经踩不住刹车。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1月至12月,丰田在美国市场总销量为220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销量却同比减少了40万辆,其中美国市场的下降幅度为27%。这似乎又是一个悲喜交加、祸福难辨的结局。

  由于美国市场的利润诱惑,近10年来丰田一直对美国进行着最大额度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尤其是过去几年中,丰田对北美的投资额都保持在年均1.5万亿日元(约合167亿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2006年至今,丰田有两家新工厂竣工投产,迄今,丰田在美国已经有7家工厂,在北美地区的工厂更是有11家之多。实际上,如果不是这场金融风暴,丰田在美国的第八家工厂也将在明年落成投产。当然,由于经济形势恶化,这个位于美国密西西比的第八家工厂投产时间已由原定的明年推迟至后年以后。目前,丰田在北美的11家工厂每年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生产160万辆汽车,此外还从日本进口120万辆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同在美国打拼的其他日系汽车厂商不同,甚至与美国本土汽车厂商不同的是,丰田可以说是一个拥有全系列产品的汽车品牌,从紧凑型轿车(Yaris)到大型皮卡(Tundra)再到混合动力车(Prius)一应俱全,但战线拉得太长,受打击面也会扩大。实际上,同美国本土厂商一样,丰田的大型车,皮卡、SUV等也出现销售大幅下滑,从而拖累了利润。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丰田在美国之所以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价格优势。由于没有美国“三大”类似的医疗、养老包袱,丰田能够轻装上阵,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生产经营。如今,美国汽车工会最终意识到,与“三大”继续对抗无异于鱼死网破,谁都不可能成为对抗的赢家。随着工会在工资报酬、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妥协,美国本土车厂拉近了与日韩系车企的成本差距。此消彼长,优势减少,这对丰田美国压力也不小。

  

  扩展过度收回触角

  当然,丰田就是丰田,在遭遇意想不到的经济寒潮后,丰田迅速收缩触角,放缓扩张步伐,其反应敏捷度超出人们预料。

  尽管去年超过通用首次摘得全球销量冠军,但丰田似乎并不留恋这个冠军宝座。根据已透露的信息,丰田汽车预计今年的产量为650万辆(不包括大发和日野),和去年的821万辆相比减产20%。如果加上大发和日野,丰田集团总销量预计为700万辆左右,比去年的890万辆减少了近200万辆。700万辆的年产量也是丰田汽车自2004年以来的最低年产量。

  压缩产能成为当务之急,毕竟,任何多余的产能都将转化为积压的库存,而大型皮卡和SUV成为最先被砍掉的项目。去年年底,丰田首先将一条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皮卡生产线停工3个月,在11月复工后也只是维持每天一班的生产节奏。此外,丰田还推迟了在美国第八家工厂,也就是在北美地区第十二家工厂的开工计划。

  这还不是全部,尽管丰田将它在北美地区的产量降低了20%,同时也减少了从日本进口的汽车数量,但经销商压力依然很大。据报道,丰田经销商中,轿车库存量相当于73天的销量,而皮卡的库存更是相当于87天的销量。理想状态下,丰田建议经销商保持相当于4060天销量的库存。因此,一位丰田美国高管暗示,丰田美国的排产计划完全有可能根据市场形势进一步调整。

  实际上,去年丰田遭遇销售滑坡的不仅是美国市场,在日本市场也遭遇下滑。只不过由于近年来日本车市萎缩似乎已经成为常态,才没有引起那么多关注。2008年丰田汽车在日本的产量为401万辆,同比减少5%,其中在日本销量约147万辆,出口海外约259万辆。由于丰田在日本市场超过一半份额,实际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因此在制定日本市场计划时,丰田更显得果断。丰田汽车计划在2009年将日本国内的产量减少到300万辆左右,同比减少25%左右,从而创下20年来最低。

  据悉,丰田在日本国内有12个工厂,2008年这些工厂的平均日产量为2万辆,去年底丰田曾把今年第一季度的日产量下调至1.2万辆,但由于市场低迷仍然超出预计,2月后的丰田将日产量进一步下调为至9000辆。如此大手笔的下调销量产量,反映出丰田对未来经济走势的谨慎和担忧。

  

  汇率暴涨雪上加霜

  从去年金融风暴爆发至今年2月初,长期被视为日本经济标杆的丰田股价已经跌去了54%,而2008年日本股市全年市值也下跌了42%,这甚至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刚破灭时股价下跌的39%,创下二战后年度最大跌幅。连经济标杆丰田公司都深陷经济泥潭,日本经济遭遇的困境也就不言而喻。实际上,谈到丰田2008年遭遇的困境,不能离开日本经济大背景来谈。

  相对于美国“三大”之于美国经济,日本汽车业在日本经济中更是扮演顶梁柱的地位。2007年,日本车企国内外一共生产了2345万辆汽车,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这其中,有80%的销售是在日本国外,即使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汽车,一大半也是出口。本世纪初以来,汽车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2000年的13.3%提高到2007年的17.2%,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汽车业地位又如此重要,一旦海外市场需求萎缩,汽车出口受阻,对于奉行贸易立国战略的日本来说,所带来的冲击足以致命。

  海外需求减弱的同时,雪上加霜的是,汇率因素成为日本汽车业不可承受的又一极。对于外向型经济体而言,汇率是牵动贸易兴衰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巧的是,2008年日元汇率攀升至13年来最高水平,几乎所有出口企业都无一幸免地遭遇了沉重打击。尽管日本经济规模庞大,但从根本上来看,日本同中国类似,尚未改变其外需依赖型的经济结构。

  因此,在中国上演的经济难题,在日本也都基本有所对应。上个月底,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在描述经济走势时,采用更严厉的措辞——“经济正迅速恶化”。根据他的判断,日本经济“所有指标都很糟糕,企业的下滑速度空前、出口生产降幅明显,国内消费也呈现低迷”,不同的国家,同样的难题,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让人费解的是,尽管日本经济如此不济,汽车业遭遇世纪难题,但在各国政府纷纷发表汽车救市计划声中,日本政府却始终没有表态。此前,美国奥巴马政府分别给予通用和克莱斯勒上400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担保,德国政府批准了对欧宝汽车的救助基金支持;英国也将斥资23亿英镑救助汽车业。日本车企难道就没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此前日产汽车公司CEO卡洛斯·戈恩就已经疾呼,请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新车销售,其他汽车制造商也曾向政府提出同样要求。但日本政府对汽车救市的态度十分谨慎。日本政府发言人认为,日本汽车业发展可以不依赖于政府帮助。关键原因在于,虽然汽车市场销量下降,但日系车企大多现金流状况良好,能够抵御经济寒冬。再以丰田为例,据报道,连年盈利使丰田拥有富可敌国的先进储备,丰田可支配的现金额达到令人瞩目的400亿美元。如此一来,日本政府当然不会施以援手。

  更关键的是,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的主战场并不在本国,而是在美国、中国等海外市场。而这些国家都已经纷纷实施了旨在扩大汽车消费的救市计划,日系车企也正是其中的受益者。这样一来,无需日本政府救市,丰田们照样可以“过冬”。

  

  “大企业病”躲之不及

  虽然这场金融危机对丰田的伤害远未伤筋动骨,按照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看法,这至多只是丰田发展过程中一个小插曲,但抛却全球经济低迷因素影响,丰田自身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反思。实际上,丰田已经或多或少染上了很多跨国巨头们躲之不及的大企业病。

  丰田对此并不是没有提防,早在现任社长渡边捷昭2006年上任时,他就在就职演讲中提醒大家,要谨防感染大企业病。但这些年丰田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过迅猛,以至于丰田人难以停下奔跑的脚步。一位丰田中国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人》:“就像人在安逸的环境中会变得懒散一样,丰田也做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丰田的大企业病症,日本媒体有更独到的分析。日本《选择》月刊指出,除了受金融危机和日元升值的影响外,丰田本身在经营方式上出现的一些漏洞,以及近年来大举扩张造成的浪费,导致出现目前的难题。

  在日本媒体看来,丰田似乎正在丢掉一些优良传统。“有时一个研发项目未经周密的计划和论证就匆忙上马,因为怕被其他公司抢了先机,后来干脆直接从别人那里买技术。这和底特律汽车三巨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发生物燃料汽车时的情况如出一辙。”

  此外,丰田善于在制造过程中控制成本并减少生产浪费,这也是丰田闻名遐迩的TPS,但它对在美国出现的产品积压和库存却不在意,以致造成了更大的浪费。“简而言之,丰田由一个稳重的地方企业转变成了一个傲慢的跨国公司。”日本媒体毫不客气地写道。值得庆幸的是,按照丰田中国那位人士的看法,“所有这些问题暴露的时间还不算太晚,现在正是梳理的最好时机,这场经济危机,对丰田来说也许是一个重新认识并修正自己的好时机。”

  

  “大政奉还”章男登场

  去年年底,新任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野崎松寿此前在向本刊解释,丰田新的发展规划时曾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回归基本点。野崎松寿解释,在生产层面,丰田将进一步加强经费管理,缩减支出。然后在研发、生产、销售环节,降低成本。在销售层面,丰田要回到“客户第一”的原点,整顿销售系统。

  进入2009年,丰田回归基本点有了更明确的标志性符号。120日,丰田家族的传人、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孙子丰田章男正式被内定为丰田汽车的新任社长,他将在今年6月份正式履行社长职责。巧合的是,丰田章男内定为社长的时间,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的日期。

  丰田和美国,之间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超级大国,一个是超级汽车公司,但在全球金融风暴肆虐下,两者都深陷困顿,二者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提振信心,领导大家走出低迷。实际上,丰田章男在这个时候提前出任社长,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这个初衷。日本当地媒体用“大政奉还”来形容丰田家族重新执掌丰田汽车公司,而消息公布当天,丰田汽车股价上涨了2.3%。现在,只要是与汽车业相关的人士都在关注,这个流淌着丰田家族血液的继承人,将怎样带领丰田走出困局。

  承受着如此重任,丰田章男自然压力不小,在20号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我的基本思路是回归到客户第一、本地生产现地供货的创业原点,在回报为丰田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员工的同时,继续实现他们未尽的抱负和理想。”

  虽然出身显贵,但丰田章男却从小就在基层磨炼,大学毕业后,他先去了一家美国投资银行熟悉国际业务,随后于1984年进入丰田汽车,曾经在采购部、质量部、日国内营业部以及商品企划部等广泛领域也都有过工作经历。因此,他对丰田生产方式、TPS精髓有着深刻了解。在谈到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时他表示:“在百年不遇的困境中担任丰田的领导者,让我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非要让我谈什么抱负的话,那我希望自己成为最接近现场的社长,竭尽全力完成重任。”

  

  全面整改寄望中国

  虽然丰田章男在6月份召开董事会后才会正式就任,但自他1月份内定为新任社长后,丰田已经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农历新年后不久,丰田章男悄然来华拜访,除了了解在华合资公司的经营现状外,丰田章男还对丰田中国公司的人员进行了大调整。

  实际上,中国业务对丰田章男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丰田章男就出任负责中国市场的专务,在他的参与下,丰田与一汽合资成立一汽丰田,随后又在他的坚持下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从而完成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一位丰田中国公关部资深员工告诉《汽车人》:“丰田章男对中国非常熟悉,可以说丰田中国业务正是他一手推动组建起来的,因此在他主政丰田汽车之后,中国市场在丰田全球业务的制高点地位将更加明确。”

  调整正在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进行。春节后,原天津一汽丰田总经理加藤雅大进驻丰田中国,接替去年6月份离职的矶贝匡志,担任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此外,原丰田中国上级副总经理野崎松寿升任为执行副总经理,野崎除了继续分管雷克萨斯业务外,还将协助加藤雅大处理所有中国业务;原副总经理中岛将接任上级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雷克萨斯业务;原丰田中国中国室室长全克出任副总经理,接替高级主管宫下彻主管公关、宣传和政府公关,兼任公关部部长;由于中岛的主要职责是主管雷克萨斯业务,因此雷克萨斯业务原主管曾林堂则退居为第二负责人。

  通过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调整背后,丰田完成了中国业务的重新布局,而内在的潜台词正如此前那位丰田中国员工所言:抢占中国制高点。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丰田汽车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美国市场迟迟不见起色,丰田必须重新考虑全球事业重心,而刚性需求强劲的中国车市无疑正是丰田期望中的另外一头利润奶牛。实际上,丰田汽车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一直以来盈利状况都相当不错。2007年,丰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中,广州丰田实现盈利近50亿元,一汽丰田赢利也在30亿元以上。业内人士预计,即使在市场行情全面下跌的2008年,两家合资公司盈利仍然有望保持70亿元以上。如果考虑到美国市场惨不忍睹的亏损情况,实际上中国市场成为丰田汽车2008年最大的盈利来源。

  正因为如此,相对于丰田在美国、日本市场的停产关闭,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个合资公司的逆市扩产也就不难理解。随着广汽丰田第二生产线和一汽丰田第四生产线的启动,丰田在华产能将从目前的65万辆猛增到105万辆。辅之以产能扩张,丰田将在中国投放更多新车型。这其中包括一汽丰田国产的RAV4和新皇冠,以及广汽丰田国产的汉兰达。

  另外,新任丰田中国总经理加藤雅大告诉《汽车人》,可以肯定的是,丰田还将在中国引入更多个性化进口车型,满足中国不同消费需求。虽然他没有透露丰田今年在中国的销售目标,但据记者了解,丰田预计今年在华销量达到70万辆,比去年的58万辆高出12万,增幅超过16%。谁也想不到的是,分别刚刚成立5年和3年的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个在华合资公司,也许会成为丰田汽车全球最重要的一极。战鼓已经敲响,丰田中国野心暴露无遗,在它更大规模资金投入和更猛烈产品攻势下,还有谁不会为之心悸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