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庄稼汉“绝缘”汽车

作者:
韩佳
时间:
2014-12-22 14:53:27

  种地为生的宋正河压根就没把自己和4个轮子的汽车沾上边,高昂的用车成本和传统的消费意识,都使他和汽车“绝缘”。

  宋正河是河南信阳彭店乡张庄村的农民,虽然最近国家推动的“汽车下乡”正如火如荼,但他却一点也不关心,以种地为生的他压根就没把自己和4个轮子的汽车沾上边。在他们村里,除了村干部和几个做生意的人家里有汽车之外,其他人家里都以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为主,4个轮子的汽车在宋正河看来,并不比三轮车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罢了。

  宋正河家里的地离房子不远,溜达着5分钟就到了。即便是到他在山上承包的果园,走路也就是一刻钟的时间。家里的摩托车和农用三轮一般是到镇上或者县里办事时才用得上。

  张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村。这几年,村民在几个种粮带头人的带领下,成立了农村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2007年,宋正河加入了同村柳友全办的合作社,承包了几十亩地。因为要统耕统收,所以合作社里几千亩地分成几大块,每块地里种植的品种都是一样的。合作社里的成员还集资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打药机、打井机等专业化农业机械。

  “我们只要管好自家的地就行了,粮食收上来后,都有社里统一和外边的收购商联系。”宋正河说。

  有了合作社的制度后,种田的压力就小多了。现在,宋正河又承包了村里20多亩果园,偶尔他会把上缴后剩下的水果拉到城里的农贸市场去卖。这时,三轮车就派上了用场。对于载重量更大、更安全的轻卡,宋正河认为没有必要:“我们普通农民做的是小买卖,拉不了多少东西,三轮车够用了。”

  农村里传统的等级观念,也让宋正河对买车望而却步:“那都是有钱人买的,我们一般农民怎么敢买那个。”在宋正河村里,只有村干部和做生意人的家里才有几辆汽车。除了村干部到上面开会或者合作社到外面跑生意时开开,这几辆车基本上就是摆设。

  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增收比较重视,靠着种粮食和水果的收入,宋正河一家过得还算不错,一年下来,人均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但即便这样,宋正河还是对买车不敢奢望。

  虽然现在国家对下乡的汽车有补贴优惠,去掉保险、上牌、维修保养以及各种罚款和税费不算,仅仅考个驾照的花销,就已经超过买车优惠的幅度了。宋正河告诉《汽车人》:“我们农民学车都要到县里的驾校去培训,然后到城里进行考试,太麻烦了。”

  对宋正河这样的农民来说,买车前后的各项环节,不仅花费多,而且耗时长,尤其是买车这种事,至少也要跑到县城里去买,更别说还要托人请客送礼。买车过程中如此多的麻烦事,最后带来的效益也不见得比农用三轮提高多少,这笔账宋正河心里很清楚。

  宋正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眼看就要到了娶亲的年龄。“养车的钱不如留着等弟弟们成家的时候,多盖几间房。”传统的消费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精打细算的消费意识使得汽车这种大额消费品无法得到农民的认可,宋正何这样的心态,在农村比比皆是。

  天刚蒙蒙亮,宋正河又骑着他的三轮车到城里去卖水果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见到他开着4个轮子的汽车去卖水果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