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6期

王秀福 现代的奥秘

作者:
时间:
2013-06-21 09:51:55
 
   首尔,韩国现代总部,一间颇为普通的会议室内,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事业部本部长王秀福正在做一场演讲,他用的是中文,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座的中国媒体对其身份国籍的辨别是模糊的,因为王的中文可以说是没有瑕疵。
      显然,王的华裔背景是其能居今日要职的不可或缺因素之一。而今,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不仅让王一贯淡定的表情上多了一抹自信,他的眼神中,更多流露出对现代在中国市场未来路上的诸多期盼,这当中,有喜亦有忧。
      过去10年,现代汽车完成了从“非主流”到“主流”的完美蜕变,不但得到了大众市场的认可,现代的进步更是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冠以“现代速度、现代的欧洲现象”等华丽之名,在实现了稳固品牌根基和规模化增长之后,对于王秀福来说,这究竟是“名誉”,或是意味着“包袱”?
      2013年年初,现代集团发布了2013年全球销量目标为741万辆,增幅仅为4%,为历史最低,与竞争对手相比,现代显得低调得多,媒体质疑,一向争强好胜的韩国人怎么了?
“乘胜追击抑或急流勇退”都不是现代汽车的选择,顿足思考,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实施产品规划布局,既是现代全球的战略高度,也定在王秀福未来中国市场的考量和布局中。
      2012年,现代汽车以713万辆的销量保持了世界前五大的地位,以134万辆的成绩成功挤入中国前三大的位置,这样的成绩,于现代品牌来说,算得上“浴火重生”。作为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主流品牌,现代汽车在升势最猛的时期,适当地放慢步伐,避免因过分追求规模而犯错误,将主战略再次转移到研发和开发环保车型上,这样的做法,在浮躁的业内并不多见,不可谓不是明智之举。
王秀福,作为现代汽车全球最大“战场”的“指挥官”,在自身已经创造的“高度”面前,如何突破自我,才是这场战役真正的开始。
“品质”即是“生命力”
在王秀福心中,最终改变现代汽车命运之手,是董事长郑梦九。
从一个汽车并非主要业务的集团公司,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汽车品牌,现代汽车的发展轨迹并没有什么大的奥妙,用王秀福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品质二字,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运气。”
创造“现代奇迹”的过程远非王说的那么轻松。
从董事长郑梦九的角度来看,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其就完全颠覆了旧的生产观念和理论,坚持发展一切“以质量为中心”的汽车公司,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市场反馈,一系列都追求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为现代汽车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不变的基础。
“和日本企业追求的精益质量,美国的创新性质量,欧洲的,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卓越质量或者可靠性质量相比,现代汽车‘质量为本’的精华到底是什么?”
当被记者追问到这个问题时,王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道:“现代汽车的质量,是指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之内无故障,按照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不用大修。这是我们坚持一贯推进的目标。”
质量,乃产品之“魂”。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生产型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为发展核心的,但能像现代汽车这样,将“品质”发展战略深入进骨髓,并能建立起榜样模式的,并不是很多。
研发,无疑是现代汽车“品质经营”的主线与核心。
现代汽车的南阳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名顶尖人才,24小时不关闭,夜以继日地进行探研,对于一个仅有40几年历史的汽车品牌来说,这样的规模和投入,和其他欧美汽车品牌相比,毫不逊色。
现代能打造出一流品质的另一个秘诀在于,现代汽车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个能把汽车从汽车的钢板开始,到生产、销售、物流以及金融服务做全系列产业链的一个集团,也就是说,从配件的制造到整车都是在现代汽车集团企业内部完成的,即全产业链系。这样的资源新结构创造出了最高的品质和价值,具备了全球时代化的竞争力。
“我们一直在品质上寻求和别人的不同,现实中,这一切都是在研发过程中实现的。从设计、具体到零部件的配置,到生产准备,再到生产过程,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将‘品质’二字牢记于心,我自己并不懂设计,但我会常常与研发人员沟通,随时掌握并了解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哪里。”
正像王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懂设计,但他绝不会容忍任何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微小细节,他如是,可以说,现代企业里几乎所有人都如是,他们将“品质”视为产品的“生命”,“品质”即是企业的“生命力”。
 “决断力”改变命运
现代汽车可谓“遍地开花”,这是让竞争对手最为羡慕的一点,在美国、中国乃至经济跌至谷底的欧洲市场,总会有现代的意外惊喜传来。
回顾历史,尽管王秀福谦虚地将当时的海外布局称作“运气”,但回归实质,还是靠企业掌舵人的极强的决断力,即短时间内果断地做出战略部署并开始实施。
“1998年韩国金融风暴来袭的时候,现代汽车不但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实施了逆向操作,即从那一刻起,现代汽车发起了面向世界的全球布局。这一切,都是董事长先生一手主导的。”
2000年前后,现代陆续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地大举投资建厂,接下来是2002年高调进入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全球化扩张,并没有什么人看好,相反,很多人为现代捏把汗。
现代着实是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企业,在逆境和反对声中,现代逐年崛起。
王认为,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关键取决于准确的产品投放。
“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还是公务车的天下,我们就看准了2.0排量的市场,没引进小排量车型;到了民用车爆发期,我们更没有像别人那样,将老款或是技术落后的车型带进来,而是直接将全球最新研制的车型直接拿过来生产销售。”
王讲述了刚刚开拓中国市场时的两个故事。
现代刚进中国的时候,是薛副会长全面主掌中国业务,他当时表示,3年内,要让中国的汽车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当时中国汽车的售价足足高出美国市场一倍还多,根本没人相信。第二,薛副会长说,要在2010年实现现代汽车在中国销售100万辆,那一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总容量才仅为126万辆。现代,凭什么?
结果,抱着“最大程度贴近市场”理念的现代汽车,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真正让汽车走入家庭的风潮,从那一刻起,汽车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什么奢侈品,无奈之下,竞争对手也只好纷纷降价。这关键的一步,为现代品牌能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扎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100万辆,现代2010年在中国销量为109万辆,和当年薛会长的预言几乎完全一致,在当年听着像是笑话的数字,奇迹般地兑现了。
2013年,现代制定的计划是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销量达到147万辆,和全球4%的增长相比,这个数字是不低的,但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现代的“胃口”并没有随着自身的壮大而变得更大,相反,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增长幅度。
“看我们自己的能力,即产品和产能,再结合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只要我们能保持住目前10%的市场份额,站稳自己的脚跟,做好自己的策略,到2020年,完成300万台的销量是合理的,不算是冒进。”王总结道。
中国市场规模之大,形成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在这样的诱惑面前,王是淡定的,这至少决定了他所领导的中国团队可以在一片浮躁中,仍保持自我的本色,守住战绩。“务实的增长”既是现代集团的高明之处,也为中国市场的管理者指明了方向。
发力新能源
全球各地市场对汽车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苛,绝大多数车企都将宝押在了新能源车上。未来,如何开拓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将是王秀福要面临的最大也是最难的一道考题。
现代在新能源车上绝谈不上是新手。近年来,现代汽车一直专注于新能源车型的开发,混动版索纳塔早于2011年5月在美国上市,两年来,销量不断攀升,2012年,在美国总共销售了2.7万辆,已经超过福特福克斯,成为销量仅此于丰田凯美瑞的位居第二的混动版车型,客户满意度在新能源车中排名第一。
2013年2月26日,现代汽车全球首次量产独立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版ix35在蔚山工厂下线,标志着世界首个氢燃料电池车系统的诞生,氢燃料电池板ix35的问世确保了现代在全球制造商激烈的技术竞争中的地位和主动权,并奠定了现代在新能源车道路上快速发展的基础。
中国汽车市场有其特殊性,即使已经发展成全球容量最大的市场,但就其市场和消费者的成熟度来讲,对于新能源车的接纳程度远不及欧美等成熟市场来得高,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年中,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新能源车的总销量还不及3万辆,和欧日美国家的差距巨大。而根据中国工业汽车协会的预测,201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也才仅有1.5万辆。
眼前的市场不大,并不影响跨国乃至本土车企对未来市场空间的想像力,加之政府政策的导向和力捧,令中国新能源车的前景被无限放大,车企个个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这样的局面,对于现代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能否如10年前般,导入准确的产品,再以价格优势取胜,真正虏获消费者的心,不但再次考验着现代集团的战略眼光和高度,更是王秀福在中国市场要拿下的一场硬仗,这场仗,和10年前相比,要更加难打。
开启品牌上升路
现代品牌已经打下了稳固的品牌根基,接下来的任务,“品牌提升”被管理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王在中国市场要部署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
2012年中,现代曾派出庞大的中层代表团秘密到中国进行消费者调查,主要内容即针对高端消费人群对购买韩系高端车的意向,此举表露出现代集团对中国高端车市场的跃跃欲试。
现代汽车已率先试水美国高端车市场,且初战告捷。2012年,现代在美国销售的3款高端车型,包括雅科仕、Genesis、Genesis两门跑车的销量总数已经接近4万辆,同比上升5%。美国消费者对现代高端车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的品牌形象,对推进中国市场的高端车起着正面作用。
有市场人士指出,中国和美国市场存在着巨大差别,美国消费者相对比较务实,只要产品品质好,就会被接纳;而中国则完全不同,高端消费人群对品牌认知度更加敏感。因此,部分人士认为,现代品牌的中国高端路将异常难行。
尽管如此,近来,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向上”的发展态势很明显。其凭借索八和ix35奠定了在中高级车市场的稳固地位,同时,这两款车型的销量比例还在大幅增加,彻底扭转了车系中低端车比例过大的窘状。
销量的大幅提升自然使现代的品牌价值再次得以提升。2012年,现代的品牌价值升至全球第七的水平,起亚品牌排名第十一,首次进入了全球百大品牌的行列。
对于品牌的提升,困难是明摆着的,但王秀福的态度是坚决的:“我们绝不会放弃中国的高端车市场,或许其过程是漫长的。”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