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9%股份调整的问题,如果站在一个企业的层面来看,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觉得值便调整,不值大家再协商。任何一个商业交易的达成都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同时也必然是某种程度上的双赢。但如同这个国度发生的其它事情一样,一旦有一些信息不对称,争论的走向最终便会导向“阴谋论”。 一汽能得到什么,一汽-大众能得到什么,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如何平衡⋯⋯这一切的问题背后的心理逻辑是依赖和自卑。 我们能指望这9%的股份实现什么呢?合资的历史为我们的汽车行业打开了一扇门,它的成绩值得好好总结,但最终也证明了一点,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自己的,希望市场换技术就是与虎谋皮。我们的自主事业更不可能依靠跨国车企完成,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合资公司9%的股份。这应该是行业,或者说是政府和战略的问题。 首先,要不要做自主?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其次,要怎么做自主?另一个与此紧密相关的问题是,还要不要合资?或者说,还要不要不断为合资车企加持?自主现在的境况自不必言,在合资车企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市场环境中,自主品牌能不能从中胜出?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同时,相关的政府、企业要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散乱差这三个字已经很难引起从业者的重视,但它就像一根肉里的针,你假装看不到,但你不能否认疼痛也会影响到你。没有战略、没有合作,甚至互相拆台、恶性竞争,就拿当前最火热也被誉为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来说,现在是怎样的一种乱象相信行业内人士都深有体会。 我们不能指望一汽-大众9%股份能给出答案,也不该将这顶帽子扣在它的头上,但如果能够从此开始让业界有所思考,仅凭这一点就不失为一件好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用什么产业报国的口号来引导大家放弃利益,追逐梦想,只是,当我们坐在谈判桌前时,你会明白自己的底气是什么。 这次的所谓“汽车换高铁”不就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吗?【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