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安丽敏
孙晓东、观致,天然带着新闻热点,二者发生关联之后就更是如此,更何况,孙晓东一贯擅长造势。8月19日,观致首席执行官墨斐和观致市场和销售执行副总裁孙晓东联手发布了“独立宣言”,这远非一个漂亮的口号或者噱头,而是实打实的观致未来5年战略。
尽管,在后来孙晓东与座谈嘉宾看似闲适地在台上“喝咖啡”,尽管,他很清楚,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非一日之功,但孙晓东也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没有你们那么淡定。”时间,仍然是观致头上的紧箍咒。
恰恰是这份清醒,将帮助观致迅速打开局面,回应质疑。
当天,引起最多关注的信息是:在认真听取市场和消费者反馈的基础上,观致全新推出4款入门配置车型,分别是观致3轿车1.6L手动致尚型、1.6L自动致享型,以及观致3五门版1.6L手动致尚型、1.6L自动致享型,售价分别为10.88万元和12.99万元。新配置车型的上市,意味着观致在竞争激烈的A级车市场再添新力量,最低价格下探到10万元级诚意区间。
这“众望所归”的降价,在孙晓东上任半年多之后得以实现,看起来有些晚,但在这一剂“西药”的背后,是孙晓东开出的长达5年的“中药药方”。西药或许见效快,但中药才是治本的关键,尤其是对于观致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花样降价”?
19日当天,观致的品牌开放日日程非常“饱满”,上午参观观致常熟工厂 ,下午参加近两个小时,几乎全程是亮点和“干货”的发布会。紧接着,发布会场外,是观致创意集市,和盛大欢乐的party。
在各种观致希望传达的信息包裹之下,对于现有产品价格的调整变得顺理成章。
事后有人调侃,都是降价,观致就显得格调很高。虽然,在短期之内,观致这场“独立宣言 ”运动,能够迅速发生反应的确实是价格调整,但如果只是将关注点放在价格上,那确实是舍本逐末了。
因为观致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品牌支撑力不足,并且在品牌建造初期选择了来自麦肯锡意大利和中国公司汽车项目的高级项目经理卫思梵(Stefano Villanti)担任销售执行总监。
建立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团队,是观致创始之初的战略构想,其目的就是整合资源打造一个高端自主品牌出来(事实上,是否是自主品牌这一身份也并没有诠释清楚)——这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但选择一个没有实际操刀经验的外国人担任市场营销职务,被广泛诟病。
在一年多前的一次采访中,前观致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郭谦对《汽车人》表示:“选择小梵是因为他有关于品牌整体构建的体系性想法,在初期我们还是需要这样有整体性思维的人。”
当时,郭谦和卫思梵也透露,在2014年下半年观致将有许多大动作,寄望已久的SUV跨界产品也将上市。然而在销量数字和各方力量的压力之下,在观致3都市SUV上市发布会次日,郭谦和卫思梵双双去职,这一消息公布的时间点也让业内人士诧异。
如果以那时为一个时间节点往回总结的话,可以说,从产品层面来说,观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观致3在欧洲NCAP碰撞中获得了第一名,迄今为止,这一成绩仍然无人打破;观致3以其设计细节的完美,获得了红点奖,在中国品牌的所有轿车中,惟有观致获得了红点奖;观致逸云TM互联服务平台在底特律车联网大会上荣获Telematics Update大奖,同样,在中国惟有观致获此殊荣……
可卫思梵并未对外展现出清晰的观致形象,尽管这个公司创立于2007年,但观致的形象一直是模糊不清的,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缺陷。当然观致有其特殊的背景。
首先,观致是奇瑞和以色列集团共同出资,据此前的资料显示:2011年11月28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以色列集团以50:50投资成立的汽车合资公司的首个新品牌——观致(Qoros)正式发布。同时,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同步更名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其次,观致国际化背景和打造高端产品的愿景,以及当时中国自主品牌的状况,或许让观致不甘于成为“又一个”自主品牌。
再次,卫思梵本人或许有很多理论以及框架,但他并没有实际的品牌运作经验,对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缺乏深刻理解。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一票把卫思梵否决,毕竟打造一个新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时间也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无论如何,“好产品没卖好”是孙晓东接手之时观致的现状,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很多,降价当然不是万能良药,也并不能帮助观致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说,孙晓东给出的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药方,而非副作用多多的一剂猛药。
回到本质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几千年来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对于一个企业品牌来说,同样面临着这几个问题。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很虚的事情,没有根本性的影响,事实并非如此,观致前几年的经历,乃至自主品牌这几年走过的弯路,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准确地瞄准相应的消费群体,而只有当你拥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之后,才能建立起整个体系长久的良性互动和信心。这需要时间,是一个无法人为过度干预的进程。
孙晓东尽可能快地主导着观致的品牌塑造进程。
4个月前的上海车展,观致汽车以高品质的“中国品牌”重新定义自己,用接地气和走心的方式回应外界对其形象和定位的质疑。时隔仅4个月,观致汽车再次站在新的出发点。在观致常熟工厂举行的盛大品牌开放日活动上,观致汽车以“与时代独立者同行”为主题,发表属于自身的“独立宣言”——展现企业的独立精神和战略愿景,锁定清晰明确的目标人群,提出新的品牌沟通口号,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配置——凭借这场对自身的“锐化”,观致汽车完成对体系的梳理和升级,为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同时更让外界对这家中国品牌有深入的认知。
在企业层面,观致清晰地将企业理念聚焦在“独立精神”的核心上,观致汽车已经找到方式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品牌定位、产品研发和目标客户等有效地统一起来,并借此提出未来5年的企业蓝图设想:致力于成为一家与众不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与成长型汽车企业,一个真正为观致粉丝存在的汽车品牌。
未来产品规划方面,观致会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实现对传统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车型全新拓展,其中,包括之前中国品牌从未成功过的更大尺寸更高端的D级轿车;系列化的SUV家族:涵盖小型、中小型、中型和大型四种SUV类别,其中1-2款跟现有观致SUV系列完全不同;更跨界的轿车等。这些看似高远的目标,孙晓东给出的时间表是5年。这个时间并不长,用孙晓东的搭档墨斐的话说:“我们必须蛮拼的才行。”
在这5年时间中,观致要拼品牌:全新品牌口号——“行,有观点”。凭借国际一流的产品品质,观致已经向外界证明自己能打造好车,现在正进入企业运营和品牌建设的强化期。
拼产品:10万元起的国际匠心品质好车。尽管观致目前销量还无法与主流品牌相提并论,但始终坚守以独立精神打造产品独有的品质和个性,借此也赢得不少车主和粉丝的支持。
拼车联网:观致逸云对于观致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项高科技车辆配置,同时也成为CRM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渠道。
拼客户体验:在观致强调“人人参与”的CRM系统里,最核心的是“客户驱动变革”和“多渠道整合”。
拼渠道创新:渠道一直是观致发展的核心任务。尤其是如何借力互联网这股东风,拓展电商和O2O业务,并为传统渠道增添更多活力。
由虚到实,孙晓东可以说重新梳理了观致的定位以及行动纲领,本就产品力优越的观致,终于找到了市场上的感觉。
虽然接手观致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孙晓东承担着可能超出他职务范围的诸多期待。
观致的产品力是一个因素,同时,孙晓东身上的光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作为上海通用的元老,孙晓东曾经带领这家企业创立了领先业界的营销口碑。由他来弥补观致的短板,当然是非常合适的。
只是,营销从来也不是个人的力量,它更像是一个体系,需要是一种彻底为客户着想的营销意识——正如孙晓东强调的客户驱动变革一样,如果把营销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狭窄那么一切都将重回到老路上去;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观致有了更多可以运用的武器,譬如观致逸云,譬如售后服务试水O2O,譬如渠道创新等,孙晓东需要整个经销商团队与他勠力同心,共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的验证,一剂药下去,总要给一个发生反应起到效果的时间。销量数字尽管是营销措施最直观的反映,但也并不是全部。
现在,我们只能说,观致的营销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究竟能否实现孙晓东为其制定的目标和路线图,今后的5年里,结果会慢慢浮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给观致和孙晓东一点时间和空间,至少他可以不必做“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式的自黑。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