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2期

葛皓华平衡的打破者

作者:
时间:
2018-10-25 14:39:43

葛皓华(Kumar Galhotra)拥有中式名字、美国学位和职务,听上去像传统的西方职业经理人。但他并不是,和他大多数印度同胞一样,充任企业传统工程师的角色。当然,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一路做到福特主管生产、研发的副总裁。

如果不是新老板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的特别提拔,葛皓华仍然会继续他在公司总部主管研发和生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作独立品牌的运营一把手,独当一面地负责林肯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与服务、人事等所有方面。

在1月6日,福特官网迅速地、志得意满地发布了2016年业绩公告。林肯去年在华销量为32558辆,几乎是2015年销量的3倍。葛皓华虽然未承认,林肯过于倚重SUV,但正是3款SUV车型得到中国用户的良好反馈。

不仅如此,去年中国门店也增加到65家。超额兑现了葛皓华2014年上台时的承诺(他在2014年10月称,要在2016年时在华门店发展到60家)。

从销量的角度来看,林肯经销商全球前10名有5家在中国,前20名有11家在中国。

可以说,在葛皓华的领导下,林肯达到了所有的战略目的。葛皓华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可能需要把视角拉远一点。

在福特内的崛起

和他的老板菲尔兹一样,葛皓华拥有在马自达任职的经历。结合菲尔兹在提拔葛皓华的问题上表现出毫不犹豫的态度,有人认为葛是菲尔兹的班底。这么说其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两人之间的关联并非葛在日本任职期间。两人认识的历史比那要早得多。

相反,葛与菲尔兹在日本的工作时间是完全错开的。菲尔兹在2000-2002年在马自达担任CEO,而葛皓华迟至2005年才去日本,在广岛的马自达汽车公司总部任职到2008年,负责全球产品规划和项目管理。

也因为如此,将葛皓华堪称纯粹的工程师(哪怕是总工程师),是不完整的认识。事实上,葛皓华最晚在1998年,就因产品战略的眼光,得到当时福特管理层的青睐。从那时起,他就注定是福特高管团队中的一员。

1998年,他成功将福特Ranger引入南美市场。2000年起,他担任福特Escape、马自达Tribute和水星Mariner的首席工程师;随后,他又担任5个汽车产品线的项目总监。此外,他的团队还负责了全新福特Ranger皮卡车型的研发工作。而福特该型皮卡和后来的衍生车型,一直是福特的摇钱树。凭借皮卡项目,福特度过了几乎掩埋一切的金融危机,即便在油价高企的2007年,皮卡项目仍然为福特带来滚滚的现金流。

从哪个角度而言,提拔葛皓华为福特核心管理层成员,都是水到渠成的做法。

菲尔兹上世纪90年代就熟悉这位印度裔研发工程师,菲尔兹在担任福特COO期间,葛皓华就逐渐上位。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穆拉利空降福特,菲尔兹可能会早8年当上CEO,而葛皓华的崛起,也可能会更早。

穆拉利主政期间,实行“一个福特”的战略,对非核心品牌大刀阔斧地砍削。而如何处置林肯品牌,当时内部存在激烈争论,最终决定保留该品牌。否则福特就成为惟一没有独立豪华品牌的一线车企。

不过,即便保留林肯,在危机时期,福特并无余力对其多加照顾。林肯的形象仍然固化在60、70年代。那时主流豪华车都采用平直车身,轴距和排量都大得惊人。舒适性固然不错,但由于操控和体格的关系,开车像开船。

直到2014年,现金流重新变得充沛的福特,才下决心投资50亿美元,真正复活这个品牌。葛皓华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位置,在菲尔兹的力主下,被任命为林肯全球CEO。10年来第一个林肯专职CEO,开始开拓属于了他的大场面。

从中国开始

剩下的事似乎顺理成章。葛皓华和菲尔兹都认为,林肯成功的关键在中国市场。任命葛为林肯CEO,不但看重他在产品战略上的眼光、领导一系列研发团队的经验,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也很少有福特高管能够匹敌。他在担任福特亚太区产品研发副总裁期间,长期在上海工作。

著名的“1515”计划,被认为福特有史以来针对中国市场的“最激进产品计划”,就出自他领导的团队手笔。其实不止这15款车,而是在2015年前将50款整车和动力总成引入亚太市场。该计划雄心勃勃,事实证明实操性好,基于市场对福特一长串新产品的良好反馈,福特在中国的阶段性战略规划已经完成。

葛短暂回到美国述职,就匆忙赶回中国,就任他的新职务。2014年只剩下3个月,葛组建的管理团队,完成了两款新车型(MKZ、MKC)的发布,同时在北京、上海、杭州建立“林肯中心”。特别是北京的“林肯中心”为全球最大。福特对葛工作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单纯从销量而言,葛皓华认为,至少在中国,林肯是惟一在头一个整年(2015)能做到1万辆以上销量的品牌(他暗示竞争对手凯迪拉克用了6年才做到这一点),去年已经挤掉DS跻身十大豪华车之列,在华站稳脚跟,实现了复兴的第一步。

“林肯之道”

做工、性能、外观是豪华品牌的基础。品牌溢价更多地取决于品牌的内涵。将一个老牌豪华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唤起新的文化内涵,需要高管对东西方文化内心修为和把握能力。所谓品牌文化依赖于宣传和广告公司的想法大缪特缪,后两者只是个扩音器。受众能否乐于接受,并为之感染,才是关键。葛皓华提出“林肯之道”,如果仅将其看做广告词,未免太过肤浅。葛皓华称,林肯之道最精髓的部分,就是深刻理解客户对于汽车的需求。

这位资深工程师并未沉迷于某些先进技术和平台的优越感,也未炫耀公司产品研发过程。而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听起来像推销员的座右铭。但作为品牌负责人,花费几百个小时,谦虚地听取消费者对驾乘体验和品牌期望,应该无关故作姿态。

出人意料地,葛对门店的要求甚至和产品本身同样严格。从门店(林肯中心)的设计到每一个具体设施,再到员工培训,葛皓华希望呈现亲和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而非冷冰冰的科技感和高大上。这一点至关重要。作为一直接受美式教育的葛皓华,能够准确把握“做生意的秘诀在于交朋友”,而且是和每一个个人消费者交朋友,得益于他多年任职海外(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对东方文化的体验和把握。

不过,目前林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中国、北美业务,都存在隐忧。林肯在北美的品牌认同度高,林肯的辉煌时代尚未彻底被消除记忆。问题在于如何将品牌年轻化。

而中国的问题是产品线仍很薄弱,目前只有5款车:两款轿车、3款SUV,并且销量过于依赖SUV。这也是葛皓华担心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快速的产品更新和迭代,扩展产品线。同时加强品牌建设的力度。

葛皓华拒绝指明林肯的竞争对手,媒体也将林肯定位为豪车第二集团的“搅局者”。它暗示林肯在2020年以前无法走到舞台中心,这是葛皓华无法接受的。

福特CEO菲尔兹已经将2020年林肯全球销量目标定为30万辆。按照豪车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律,意味着在华销量要突破10万,这恰是第二集团的天花板。如何在4年内达到第二集团领先位置,需要葛皓华将林肯的全球资源进一步向中国倾斜。

葛皓华恐怕也从“1515”计划中尝到甜头,他恐怕正在制定更趋主动、更具攻击性的计划,以打破目前豪车市场的平衡局面。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