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庭用车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以来,社会上对中国品牌汽车的评价一直都欠佳。好不容易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品牌的市占率走出低谷,逐步扩大,凭借着SUV品类上的先发优势和灵活性,蚕食了一部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口碑也有所好转。可惜好景不长,随着SUV市场进入饱和状态,增量先是放缓,进入2018年的7月出现了负增长,8月,我国自主品牌的市占率竟然出现闪崩,这显然不是个好信号。
除去春节,7月是全年当中汽车销量最淡的一个月,8月仅次于7月。在上期中汽协数据的分析中,7月数据相当糟糕,这回8月仍没有好转的迹象,继续陷入负增长的泥潭。更令人担忧的是,一直强劲的商用车,8月也仅增长了1.1%,大幅放缓,这一块可能很快也会陷入负增长。
具体的,2018年8月,当月实现汽车销售210.3万辆,同比增长-3.8%,今年前八个月累计销售1809.6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乘用车当月销售179.0万辆,同比增长-4.6%;商用车销售31.3万辆,同比增长1.1%。乘用车这里仍然是轿车和SUV双杀的局面,轿车当月销售90.1万辆,同比增长-3.4%;SUV当月销售73.8万辆,同比增长-4.7%。但是从库存的情况来看,整车企业早有预计,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月末库存相比本月初库存有更大幅的下降。
新能源汽车方面,8月份实现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49.5%,低于今年前八个月同比累计增长88%的幅度。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共销售60.1万辆,全年超百万问题不大。新能源商用车出现了负增长的势头,当然,由于基数过低,也就不多讨论了。
汽车的出口方面,无论是同比增长还是累积增长,都跑赢了行业均值,但环比来看,增长率也出现了下降的势头。
整体来看,全年从1月到8月,大体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
很多人会觉得乘用车月度销量增长率曲线图有些凌乱,但如果把2月和3月拟合起来,大体还是清晰的。2016年和2017年的开年都是一个逐步上升的势头,而今年开年是一个下降的趋势,8月相对7月跌幅还稍缓了一些。
今年上半年商用车的表现可以用“高唱凯歌”来形容,但进入7月,突如其来的大幅放缓,8月放缓的势头加剧,多少令人有些措手不及,由此可见,从2016年9月启动的这一轮商用车增长周期已接近尾声。
可以看到重卡的销量大幅下滑,中型卡车情况类似。前几个月都是轻卡和微卡双轮驱动增长,现在来看,轻卡的增长率也开始放缓了,到了9.9%,微型卡车可谓一骑绝尘,同比增长达58%。
和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是5月份,过去两年都是每个月逐步走高,一直到最后一个月才见顶。今年的6、7、8三个月销量都不如5月,或许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近期的一个天花板,可以预见了。
中国品牌汽车向上爬坡的时候是慢慢悠悠,但下降的时候速度可有些惊人了。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8.4万辆,同比下降11.1%,市场份额38.2%,下降2.8个百分点。猜也能猜到,是因为中国品牌的SUV同比下降了14%,市场份额大跌5.8个百分点所致。好在,轿车表现要好得多,当月销售16.8万辆,同比下降0.1%,市场份额反而提升了0.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三年的整体性周期特征,完全被今年8月的情况给打破了,38.2%的市占率是自2016年7月以来,第一次跌入40%以内,历时25个月。
有趣的是,销量前十五的中国汽车品牌整体表现还是可以的,显然跟前面的那个数据有些背离,说明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绝对增长的是八家,下降的七家。如果以8月份整体-3.8%的相对值来看,仅有长安、东风、北汽三家跑输了行业均值。
总结来说,8月份我国车市的销售情况仍然不好,若以温度高作为周期特征的借口,那如果9月份不能实现报复性反弹,就能证明是需求端出现萎缩了。随着SUV市场的持续收缩,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出现了一个跳空式下跌。大潮正在退去,对整车企业而言,已经到了比拼前瞻性和体系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