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氛围下,仍然有人负重前行。
文 /《汽车人》吴毓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又双叒获奖了。高功率双极固态电池技术,使其成为“2022 R&D 100 Awards”的获胜者之一。
相比传统的液态电池,“双极固态电池”拥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也能提供稳健的耐受性。受益于自研的离子传导促进剂和双极型电池结构,电池系统得到全面简化——成组效率提升约30%(较液态电池),制造成本降低约19%。
2022 R&D 100 Awards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称其为颠覆性、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它通过独特的双极堆叠和专有的界面离子助推器实现,具有出色的容错性和全气候适用性,有望广泛应用于低压启动/停止、高压组和非汽车设备。
R&D 100 Awards,是一项已经设立60年的科学和技术竞赛,领域覆盖考古学、汽车、生物技术、化学、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旨在表彰可用于销售或许可、具有技术意义的新商业产品技术和材料。
这样有板有眼地介绍,或许不足以勾勒这一竞赛的专业特性与精英地位。但如果翻一翻历年获奖名单,会发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常来常往,陶氏、高通、杜邦、赛默飞也是它的座上宾。
这是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第三次获得该奖项,此前两次分别是电容辅助大功率电池(2019年)、远程激光柔性焊接工艺和系统集成技术(2016年)。其中,远程激光柔性焊接工艺,无需对锌层做预处理就能实施焊接,并将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焊接速度提高300%-400%。而2019年获奖的电容辅助电池技术,已经授权多家知名电池制造企业量产使用。
除了做好商业运营,通用汽车一直在持续地投入前瞻性、基础性的技术开发。在过去的十年中,通用汽车已经8次获得R&D 100的表彰。其中通用汽车研发中心(北美)获奖5次,包括三电极纽扣电池(2020年)、超薄多功能混合涂层及工艺(2017年)和强力可逆粘合剂(2013年)。而低摩擦机油(2014年)、更好地把握地球与太空(2013年),则是通用汽车分别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能源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合作成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售688.7万辆,不仅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更提前3年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发展目标。
总体看,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并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的产业体系。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竞赛此刻才真正开始。
目前,快速持续地盈利仍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但技术创新,尤其是基础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往往被企业所忽视。概因其耗费资源、占用资金巨大,更因为基础研发的投入周期较长,成果的产出与应用却不稳定。
另一方面,太平洋两侧科技脱钩的趋势依然明确,且在短期内看不到发生逆转的拐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基础研究能力,让核心技术应用拥有源头活水,为自身参加国际产业竞争提供初始动能。
在汽车行业中,能够实现市场与口碑双赢的企业,都是深刻洞察市场、敏锐发现需求、积极投入技术创新、精准引导商业应用的“高手”。
以通用汽车为例,其研发的奥特能纯电平台就兼具了灵活、智能与安全的特性,除凯迪拉克LIRIQ锐歌外,还会在别克、雪佛兰等品牌全面推广,为用户带来长续航、高可靠、强性能与低成本的电动出行产品。而此此获奖的高功率双极固态电池,则会应用于12伏启停、48伏轻混等节能车型,与纯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协同效应。
以人为镜,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要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出发,做好基础技术研发积累与布局,不仅是发掘新模式、新场景,更要引领新技术、新应用;特别要在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领域,做好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只有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才能打造企业长期竞争的护城河。【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