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和华为的智驾合作逐步深入,可能在EZ-6这款车上来不及,但是未来会不会搭载,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文 /《汽车人》卢山
本次成都车展上,长安马自达EZ-6不仅是少有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也是合资领域第一款搭载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的新能源B级轿车。新车不仅受到了西南用户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更期待马自达未来在中国将如何发展。
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表示,长安马自达EZ-6计划将在9月开启预售。
同时他透露:“从EZ-6开始,长马每年都会有1-2款新车投放市场。在‘一个马自达’的布局下,长安马自达将是合资品牌里新能源转型走得最快、最坚决的那个!”
合资品牌布局新能源,不仅有先期技术路线的分歧,在中国也有着双方合资股东、多家合资公司之间,不同资源和诉求的矛盾。而这一点,在长安马自达身上几乎不存在。
吴旭曦表示,自2021年马自达在中国决定把长马和一马进行整合以来,就开始了整个新能源的布局。
“对于马自达,他们也认为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和三电领域是全球领先的存在,对长安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非常信任,所以下定决心和长安继续合作走下去,双方对未来新能源车型的期待也非常高。”
基于股东双方对技术资源的认可和互信,长安马自达的新能源转型之路走得非常顺利。作为新模式下的首款车型,EZ-6既传承了马自达百年造车的底蕴,同样也具备长安汽车多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
还是那个马自达
充电的马自达,还是原来的马自达吗?
这是对于新能源后的马自达最多的一种质疑。马自达一直和其他品牌不一样的一点,就在于这个品牌是一个强调驾驶感的品牌,为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可以下大本钱,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舒适性。
因为这种“偏科”,马自达的用户黏度特别高,“马粉”对马自达体验的纯净度要求也特别高。因此,他们有这样的质疑和担忧,也是合情合理的。而EZ-6想要取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彻底解决这个认知难题。
为了打消“马粉”的担心,也是为了EZ-6这款车正名,长安马自达在不久前做了一场前往广岛马自达总部的溯源之旅。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首发亮相之后,很多马粉都在担心,说马自达做了新能源之后,是不是就不再是马自达了,马自达是不是就没有原来马自达的灵魂了?因此,我们就组织了用户到我们南京工厂去看EZ-6的生产线,看EZ-6的研发,看EZ-6的设计,亲自试驾EZ-6,EZ-6还是大家熟悉的马自达,还是马自达的DNA。”
正如吴旭曦所说,EZ-6是一款一定要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再开一开的车。它原汁原味的魂动设计,脱胎于在中国没有上市的高端车型——CX-90的内饰设计,还有比过去“人马一体”更有劲的“人马一体PLUS”。
合资品牌也搞反向虚标
工信部报备1200公里,测试跑出了1300公里,极限其实能跑超过1400公里......长马的这一波“反向虚标”,让EZ-6惊人的续航能力一览无余。
“我们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直开到敦煌,全程车辆油箱是全部封死的,车内空调是24度,我们最后实测的能耗是3.6L百公里。所以对于一辆增程车来说,EZ-6纯电180公里,总续航超过130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长途驾驶和城市通勤需求。”
据悉,接下来长安马自达还有一站关于车辆安全,特别是电池安全的测试。“这一次安全挑战绝对是最严苛的级别,请大家拭目以待。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给到大家更多对于我们产品的信心,同时也给大家提供最合格的产品。”吴旭曦说。
初步目标,研发团队做到800人
在新的合作模式下,长安马自达的研发速度将大幅提高。但在目前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各个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又开始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车海战术。对于长安马自达来说,尽快丰满自己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是当下的当务之急。
新产品提速,意味着对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才转型新能源三年的长安马自达来说,这仍然是其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去年5月份,在南京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单独成立了长马自己的全球研发中心,研发能力全面提速。
吴旭曦对于研发短板并不讳言。他表示,原来在合资公司时代更多的是产品导入型,实际上合资公司产品研发部门是比较弱的,产品焕新速度也比较慢。但现在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双方母公司都倾注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对于未来的产品谱系会不断加快。
“我们初步的目标是先把我们的研发团队做到800人,再逐步在技术领域做大做强。马自达既然决定了要深耕中国市场,那我们一定会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燃油车不会消失,“一切皆有可能”
“长安和华为的智驾合作逐步深入,可能在EZ-6这款车上来不及,但是未来会不会搭载,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让长安旗下品牌搭载华为智驾成为一种新的可能。特别是对于在智驾方面比较欠缺的合资品牌来说,如果能够用上华为的智驾系统,无疑将大幅提升产品的吸引力。这也将进一步放大长安马自达在合资品牌中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过去。庞大的中国车市,即使是在新能源渗透率50%的情况下,燃油车也依然有着超过千万辆的市场规模。对于合资公司来说,跟上新能源的节奏,同时经营好传统燃油车的质量,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对于马自达来说,更是如此。马自达在中国的转型并不意味着油车会退出市场,现在依然有很多喜欢马自达燃油车型驾驶乐趣的用户,同时马自达也依然有很多没有导入中国市场的有吸引力的燃油车型。
“新能源转型并不意味着油车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一切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市场如果需要,我们依然会尽可能的以原来合资的方式再导入进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