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坚持长期主义与利他理念,一汽-大众在2024年稳居合资销量冠军,并规划于2025年在燃油、混动和纯电三大赛道上全面突破。
文 /《汽车人》张恒
“总的来说,2024年一汽-大众的业绩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在行业整体‘增量不增收’的大背景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吴迎凯在回顾这一年时如是说。
合资企业“三座大山”
2024年,汽车市场的“极度内卷”让不少企业头疼。市场销量虽有增长,但价格战的持续发酵让盈利空间愈发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汽-大众不仅稳住了阵脚,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交付165.9万辆整车,稳居国内合资企业销量冠军。
具体来看,大众品牌以92.8万辆的销量稳居行业前二;奥迪品牌更是重回豪华品牌销冠宝座,全年售出61.1万辆,打破了四年未曾达成的纪录;捷达品牌也不甘示弱,在下半年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表现抢眼。
当然,成功背后也少不了压力。吴迎凯坦言,合资企业正面临“三座大山”:市场空间被挤压、转型升级缓慢、商品竞争力待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冲击。一汽-大众不得不在转型的同时继续巩固燃油车的竞争力,可谓“一边转型,一边稳盘”。
为此,一汽-大众秉持“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两大原则。“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长期视角看待企业发展,稳扎稳打。”吴迎凯说道:“同时,我们也要讲求利他——行业利他、产业利他、客户利他。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活得好,也是希望整个行业更健康。”
“三好学生”策略
谈到2025年的市场前景,吴迎凯颇为乐观。他提到:“国家双新政策还会继续,各地的具体细则也在逐步落地,再加上经济政策的支持,预计市场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过,他也清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一汽-大众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改变。”
因此,一汽-大众2025年的计划被形象地概括为“三好学生”策略:燃油车、混动车、纯电动车都要做到位。吴迎凯表示:“要想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立足,我们从2025年开始必须成为‘三好学生’。”这意味着,一汽-大众不仅要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继续领跑,还要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
未来20个月内,一汽-大众计划推出19款新产品,覆盖“油、电、混”三条路线。吴迎凯充满信心地说道:“燃油车时代,我们的产品向来是‘推一款,成一款’,接下来我们也要做到‘油电共进’,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
在技术方面,一汽-大众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一汽-大众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无论是新一代EA211 Evo二代1.5T发动机,还是奥迪E³ 1.2电子架构,都体现了一汽-大众在技术创新上的雄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思维上的转变。一汽-大众不再仅仅是“做产品”,而是要“做商品”。“我们希望推出的产品能真正适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从“用户到客户”、“价格到价值”、“促销到营销”的转变,折射出企业更深层次的客户导向理念。
在客户体验上,一汽-大众计划更直接地触达客户。他们将从“商品开发专家”转变为“客户开发专家”,用客户的需求定义车型的研发方向。同时,通过优化线上线下渠道、下沉销售网络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客户满意度。
吴迎凯满怀信心地展望:“在股东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这艘大船已经调好头。从2025年开始,我们会全速启航。”他引用新年贺词寄语道:“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这既是对一汽-大众的期待,也是对整个行业的勉励。
《汽车人》认为,一汽-大众在变革中稳步前行,力求多赛道突围。
一汽-大众提出的“三好学生”战略,在巩固传统燃油车市场优势的同时,还积极布局电动和混动领域。这不仅是对当下市场趋势的一种响应,更是对未来多元化需求的一种前瞻预判。不过,要在三个不同技术路线上都保持竞争力,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汽-大众在技术储备上的投入和创新思路值得称赞。特别是在混动技术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显示出他们希望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未来,一汽-大众需要思考怎样更快、更有效地把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确保它们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一汽-大众正向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转变。这不是简单的营销策略调整,而是一次深刻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变革。比如,“产品到商品”、“用户到客户”的理念转换,表明了公司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入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汽-大众提出的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可以说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的有效策略。长期主义意味着即便面临短期压力,也不忘对未来进行规划和投资;而利他主义则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最终用户的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过去一年里,一汽-大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5年,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一汽-大众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在技术创新、市场策略、客户服务等方面都需做出进一步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